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解读:

1.核心任务: “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2.目标注意: 不同年龄段幼儿美感与表现是存在差异的,要注重考 虑幼儿的发展性、层次性、可接纳性、创造性。

(一)歌唱活动
小班上学期: 1.愿意参加歌唱活动。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学习保持正确的唱 歌姿势。 2.学习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1—5。 3.尝试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4.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
小班下学期: 1.喜欢参加歌唱活动。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1—6。 3.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4.学习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体验创造性地参 与歌唱。
中班上学期:
1.喜欢演唱自己熟悉的歌曲。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1—7。 3.学习接唱、对唱等形式,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演唱。 4.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




大班上学期
1. 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三角铁、双响筒等)的基本演 奏方法。 2.积极尝试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3.初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积极 参与尝试集体设计演奏方案。 4.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大班下学期
打击乐活动:指在音乐声中有节奏地敲打某些打击乐器的
一种活动。它包括练习演奏已经配置好的器乐曲和声乐曲,为 其他的唱歌、舞蹈活动伴奏。 欣赏活动: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 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 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及解读
(一)《纲要》中艺术领域目标的描述:
1.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动作的活动,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2.尝试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随之变换动作。学习用上肢、下肢等简单的身体 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 3.尝试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 4.尝试自己想出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 乐。

1. 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钹、锣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2.主动参与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3.进一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积 极参与合作,集体设计演奏方案。 4.进一步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四)欣赏活动


小班上学期
1.努力关注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4.愿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5.努力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大班下学期
1.进一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2.能较准确地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3.学习用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熟练地用 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4.进一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基于《纲要》、《指南》背景下新教师组织音乐活动的思考
主讲:张必琴
一、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内容
歌唱活动:幼儿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音乐形式。 包括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内容。 韵律活动:泛指所有伴随旋律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 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其他节奏动作。



大班上学期
1.初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2.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3.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使用 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4.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中班上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 曲的特点。 4.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欣赏音乐舞蹈的感受。 5.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中班下学期 1.主动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 曲的特点。 4.喜欢用多种方式表现欣赏音乐舞蹈的感受。 5.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注意点:

1.制定目标的落脚点始终要放在幼儿的发展角度。
2.在学习、理解、实施《指南》时,我们应该研究各 个微观的音乐学习与发展目标及其教育建议应怎样与 《指南》总目标联系并融合,只有这样,我们在音乐 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避 免偏离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终极教育目标。


大班上学期 1.主动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 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 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 4.初步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大班下学期 1.积极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 3.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 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 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 4.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中班上学期
1.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韵律活动。 2.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难度等。 3.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结构、形象等,进一步增强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 通的能力。 4.初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



中班下学期
1.继续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2.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难度等。 3.能较恰当地运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结构、形象等,进一步增强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的 能力。 4.继续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美感人”——以“审美”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育。 用美好的音乐感召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生活环境和音乐中蕴 含的美,熏陶自己心灵世界的美,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音乐美妙的境 界。


2.“以乐施教”——以游戏为手段的“愉悦性”的幼儿音乐教育。 让幼儿与音乐一起玩,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的奥秘,学习 并大胆尝试用个人喜爱的方式来抒发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动人”——以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音乐教育。 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智慧与灵感,满足幼儿活动与交 往的需要,健全幼儿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

(三)打击乐活动


小班上学期
1.愿意玩弄打击乐器,感受手铃、串铃等容易演奏的打击乐器不同的音色,愿意 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2.了解并尝试遵守演奏打击乐的基本规则。 3.学习随熟悉的音乐有节奏地演奏,能参加两种乐器的齐奏,尝试看指挥开始和 结束演奏。 4.学习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小班下学期
1.喜欢玩弄打击乐器,感受手铃、串铃、碰铃、木鱼等容易演奏的打击乐器不同 的音色,喜欢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2.学习遵守演奏打击乐的基本规则。 3.能独立地随熟悉的音乐有节奏地演奏,能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学习看指 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4.大胆地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创造性地变化演奏方案,体验节奏活 动的乐趣。


小班下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努力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体验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4.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 5.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中班上学期
1.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学习几种乐器的演奏,学习用打击乐器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2.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等)的演奏方法,学习为歌曲或乐曲选 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色。 3.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型,集中注意看指挥,在集体中学习保持 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 4.尝试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 5.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领域目标


《指南》中艺术领域描述: 1.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 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 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 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2.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 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
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解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