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 分)一群结构比较简单,2.菌落与菌苔: 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 菌落与菌苔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1 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 分)3.IMVIC 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 分),I——吲哚试验,M—M.R(甲基红) 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 分).4.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 分),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5.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由微生物和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 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6..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1)后者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21.菌株:同种细菌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同种细菌的不同个体.2. 干扰素:脊椎动物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能够抑制病毒增殖的蛋白质物质。
5.类毒素: 外毒素经灭活后失去毒性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物质称为类毒素。
6 病毒:形态微小,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微生物。
7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的内孢子。
8培养基:人工配置的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基质。
9毒力:细菌不同菌株的致病能力。
10单细胞蛋白:由单细胞微生物生长繁殖后制成的含蛋白质较高的制品。
11荚膜;某系细菌生活过程中在细胞壁外周产生一层粘液样物质,包围着整个菌体。
12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13消毒: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14灭菌: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15半数致死量:感染实验动物死亡半数所需要的微生物量和毒素量。
16基因重组:微生物DNA与外来DNA进行组合,获得新性状的过程。
17多价苗:两种或以上不同细菌或病毒混合而成的疫苗。
19包涵体:病毒在细胞内生长形成的特殊结构。
20假菌丝:酵母菌生长迅速时多外菌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菌丝状结构。
21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患某些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疾病的动物。
22遗传性变异;导致出现微生物性状改变的变异23无菌动物:指一生中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的动物。
24病原微生物:能使动物感染发病的微生物。
25病毒不完全复制: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不能形成功能完整的病毒子。
支原体:介于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
无细胞壁。
26螺旋体:一群菌体细长并弯曲成螺旋状,运动活泼,介于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27立克次氏体: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寄生28蓝细菌:具有光和能力,分布极广,普遍生长在河流,海洋,湖泊,土壤中,在某些极端环境下也能生长。
蓝细菌具有固氮能力。
29放线菌:一类具有丝状分支细胞的原核微生物。
根据菌丝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三部分。
30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叫做菌落伴胞菌体:有些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菌体内产生一个方形或菱形的蛋白质晶体,称为伴胞菌体1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表面覆盖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性物质。
2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生长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运行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3假菌丝:当环境条件适宜,生长繁殖迅速时,酵母菌出芽形成的子细胞尚未自母细胞脱离前,又在子细胞上长出新芽,如此继续出芽,就会形成成串细胞,即假菌丝。
4霉菌: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
凡是在固体营养基质上生长,形状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5菌丝体分化:霉菌的菌丝体有两种类型:无隔膜菌丝,有隔膜菌丝。
霉菌菌丝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分化,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还有许多特化形态,如营养菌丝可形成假根,吸器,附着胞,菌核,菌索,菌环,菌网,匍匐菌丝等,气生菌丝可形成各种形态的子实体,有的霉菌菌丝产生色素,呈现不同颜色。
霉菌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无形繁殖为产生无性孢子,其中,内生孢子为胞囊孢子,外生孢子为分生孢子,节孢子,还有菌丝细胞形成的厚垣孢子。
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
还有菌丝片段伸长,产生分支的方式,为断裂繁殖。
1.病毒的结构: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构成。
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了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
2.病毒有高度对称性。
即立方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及复杂对称。
立方对称与螺旋对称是病毒的两种基本结构类型,复合对称是前两种对称的结合。
立方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分别相当于球状,杆状和蝌蚪状这3种形态的病毒。
1.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值规律的实验曲线是一步生长曲线。
吸附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噬菌体,为潜伏期,然后嗜菌斑数目急剧增加,为裂解期。
寄主细胞全部裂解,嗜菌斑数目在最高处达到稳定,平稳期。
2.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3.类病毒:无蛋白质外壳,亦无脂类成分,仅有一条裸露的核酸。
4.拟病毒:是一种环状单链RNA,它的侵染对象是植物病毒,被侵染的植物病毒称为辅助病毒,它必须借助辅助病毒才能复制。
单独的辅助病毒或拟病毒都不能使植物受到感染。
5.阮病毒:(只有蛋白质外壳,无核酸)是一种很小的,具侵染性并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的蛋6.白质颗粒,无免疫原性,它不同于类病毒,没有核酸,是一种特殊的糖蛋白。
7准性杂交:两细胞融合后,不经减数分裂而导致染色体单元化和基因重组的变异过程。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中间培养,淘汰野生型,检出营养缺陷型。
鉴定缺陷型。
三种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
菌种保藏法:低温保藏法,隔绝空气保藏法,干燥保藏法,寄主保藏法。
外毒素:病原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分泌物,能游离于菌体外。
内毒素:内毒素存在于细菌体内,菌体裂解是才能游离出来。
类毒素:由于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毒性的毒素,但仍保留其抗原性。
抗毒素: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
补体:正常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具有酶原活性的球蛋白,由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及肝,脾细胞产生,在抗原抗体反应中,具有补充抗体作用的功能。
干扰素: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是,该细胞即可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方面的免疫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1.少数藻类2.动物的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3.细菌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芽孢,鞭毛,纤毛等.四.问答题要点(共50 分)何谓革兰氏染色法原理和用途如何?(10 ?( 答:原理: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内含脂类较多,在革兰氏染色中易被脱去初色,用复红染色后为红色菌体(2 分),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脂类少,粘肽多,酒精难以脱去初色,仍为兰紫色(2 分). 作用: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把细菌分为两大类,为病原微生物的诊断奠定基础.(2 分) 2.叙述补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及判定方法.(10 分)原理: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被活化的补体成分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但不能与单独的抗原与抗体结合.(2 分)其原理是根据补体是否被结合来说明待检系统中的抗原抗体是否相应,而补体是否被结合则通过指示系统是否溶血来反应( 2 分). 要素:补体,待检系统(已知抗原和未知抗体或已知抗体和未知抗原)及指示系统(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2 分) 判定方法:如待检系统抗原中抗原与抗体对应,发生特异性结合,补体被消耗,指示系统不溶血,补反阳性;(2 分)如待检系统抗原抗不结合,则补体存在,指示系统溶血,补反阴性.(2 分.3.细菌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与细胞壁的化学结构有何关系?(8 分)3.答:(1)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有差异,主要说明粘肽和脂类的含量不同. (2)由于两种类型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差异,使两种类型细菌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如青霉素对G+细菌效果好.4.叙述病毒的基本特性.(8 分)4.答:(1)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DNA 或RNA). (2)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严格细胞内寄生. (3)繁殖方式是复制. (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5. 结合禽流感叙述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8 分)5.答:(1)引起禽流感流行的病原体是A 型禽流感病毒,它是传染一个必要条件. (2)禽是禽流感病毒的易感对象,其存在也是是禽流感流行的一个必要条件. (3)禽流感病毒可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易感途径感染禽类. 这 3 个条件是引起禽流感流行的必要条件,如果其中任一个条件缺,则禽流感无法流行.但外界环境因素如气温等可影响禽流感的发生.2. 说明细菌与病毒的主要区别点。
答:(1)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DNA 或RNA)。
(2)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严格细胞内寄生。
(3)繁殖方式是复制。
(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4.简述任一种重要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答:(1)从分类、形态特性、培养特性、抗原性及抵抗力等方面说明。
(2)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病原体分离、免疫血清学方法、动物试验等方面说明。
在动物科学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1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形态发展学阶段、生理学发展阶段和近代微生物学发展阶段。
2.细菌的基本形态是球状、杆状、螺旋状。
3.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重大贡献是发现微生物是引起腐败的原因、炭疽杆菌等疫苗的研制及预防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4.细菌的繁殖方式一般为二分裂,真菌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繁殖,病毒的繁殖方式为复制。
6.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包括碳、氮、无机盐、水、生长因子等物质。
1 革兰氏阴阳细菌细胞壁差异?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结构简单;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占40%-95%,还含有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结构复杂,内层为肽聚糖组成,仅占10-20%,外层由脂多糖、磷脂、蛋白质组成。
2 内毒素与外毒素异同点?外毒素一般分泌到细菌外,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极强,毒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由蛋白质组成,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