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将通过非法方式获取的证据排除在法庭审判中,以保障被告的合法权益和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非法证据指的是违反宪法、法律规定或
法庭程序而获取的证据。
对于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是保护公民权益、保护证据的可信度和
保证司法公正。
本文将对该规则的性质、作用和适用范围进行浅析。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司法程序中的一种证据收集和审查的规则,其性质主要包括以下
几点:
第一、单向性。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只适用于被告方,不适用于原告方;
第二、证据法定性。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法定的,只有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证据是不
允许使用的,才可以被视为是非法证据;
第三、有利于证人和被告方。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使证人和被告方免于因干扰证据
的真实性而受到惩罚;
第四、具有普遍适用性。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于所有案件,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
事案件。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保障公民权益。
非法证据的排除使得案件审判更加公正、公平、合理。
在案件
审判中,被告人或者其他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了损害的情况下,该规则可以保护其权益。
第二、保护证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排除非法证据可以保证证据真实和可信。
若司法
人员不排除非法证据,则被告方和证人可能会因认为证据未经审查而未能提供真实情况,
从而导致法律判决失真。
第三、保证司法公正。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保证司法公正,防止司法机关滥用权力,
侵害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强制取证的过程中,获取的证据被排除。
第二、在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下,获取的证据被排除。
例如,在没有搜查、扣押许可
证书的情况下,对被告人的住所进行搜查或扣押,这种情况下获得的证据是非法的。
总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司法程序中一项重要的规则,它对保障公民权益、保障证
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及保证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作用。
法律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因此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