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知识点归纳
1、电源和用电器: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常
见的电源有干电池,铅蓄电池,发电机等;常见的用电器:灯泡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音
乐门铃将电能转化成了声能
2、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把电源、开关、用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
流的路径叫电路。
一个完整电路应该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种电路元件。
其中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能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用电器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设备,
如电灯、电视机、电动机等,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
与断,起着控制电流的作用,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工作;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停止工作。
注意:开关不是用电器,它不消耗电能;导线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路径,用来输送电能。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必须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有电流
通过。
“断路”也叫开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造成断路的原因,可能是开关没有闭合、接线处松动、导线断了,也可能是用电器损坏。
“短路”就是电源的正负两极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相连。
短路时因为电阻小,电流会很大,电源和导线会因发热过多而烧坏,甚至会引起火灾,烧毁电器设备,这是绝
对避免的。
但是,部分电路的短路则可以用来控制某一段电路中电流的有无。
3、正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其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
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
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
当导体两端接入电源的正、
负极时,这些做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在绝缘体中,电荷几
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即使将
绝缘体接在电源的两极之间,也不能形成电流。
但是,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
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绝缘体,但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
就成了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4、电流的方向:
当把用电器连接在电池的正负两极时,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发光二极管
是既有单向导电性,又有发光功能的电子元件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溶液中
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通常情况下,自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此时,并不形成电流,只有当这些自由电荷发
生了定向移动时才能形成电流。
当用金属导体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时,金属导体中的每一
个自由电子都受到正电荷的吸引,结果自由电子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5、怎样画好电路图
1应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
能遗漏某一种电路元件,要特别注意电源的极性及导线交叉时是否相连。
2规范地使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熟悉课本中电路元件的符号,并在画电路图时正确地
使用它们。
3合理地安排电路元件的符号,应尽可能让这些元件符号均匀地分布在电路图中,使
画成的电路图清楚美观。
4一般应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流方向画。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物理书分三个阶段:
1课前读书,认真预习,摸清老师要讲内容,找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带
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2课上打开书,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对照老师讲解与书本陈述异同点,深入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课后看书,将课本中重要概念、规律、定义和公式进一步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
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做题,必将提高做题速度
和正确率。
2、听好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认真听讲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听课应把握以下
几个环节:
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
②知识内容是什么?
③所学知识概念应怎样理解?
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
每章节学习完毕,都应进行小结,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将平时
细碎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网络。
建立知识
体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
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
4、重视做题训练
人之初,性本忘,遗忘是人的共性。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
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人的记忆经过24小时则将忘掉50%以上,假设所学内容课堂上记住100%,那么经过24小时,所学知识将在脑海中仅存不足50%。
因此,及时反馈,及时复习,加强做题,强化训练就非常必要。
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
做题要有一
定的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
通过做题,明思路,找方法,寻规律,力争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通过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能力。
5、建立错误档案
将平时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记录在案,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
及时补缺。
必须做到犯过的错误不可重复再犯。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猜你喜欢:
1.高中物理电流公式总结
2.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4.初三物理期末必考知识点
5.初三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