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及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与其他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展现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学生明白“台独”分子的真面目,“台独”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导学策略】
为了讲清本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
(1)教法:采用情感催化法、课堂对话法、感悟法。
(2)学法:采用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3)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数字、图片、诗歌、歌曲等多种元素,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设计】
将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使历史课堂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以爱党、爱国为基调,突出两岸亲情、民族情、中华情,并通过这种情义的感染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肩负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升华。
为了达到这样的情感教学目标,在讲授时顺序上将本课教材内容做了调整,并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补充,力求给学生创建一个“情感化的课堂”“对话式的课堂”“感悟性的课堂”。
教学程序设计为:走进台湾——昨天——今天——明天。
一、走进台湾
有一个梦想我们不曾遗忘,有一种情感我们不曾割舍,有一首歌曲道出了我们不曾遗忘的梦想和难以割舍的情感,欣赏歌曲《爸爸的草鞋》。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导入,以歌曲欣赏的形式展开,在消除学生课堂开始产生的紧张感的同时,让学生逐渐进入情感化的课堂,为后面的情感升华做好铺垫。
) 过渡:凄凉优美的民谣饱含了台湾人民浓浓的思乡之情,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难道一湾浅浅的海峡就能阻断两岸的交往吗?
二、昨天——大陆与台湾
本环节侧重台湾问题形成的原因,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回眸历史看台湾,请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搜寻一下到底是什么事件阻隔了两岸的交往?
(2)国民党败逃台湾,试图利用“三不”政策隔绝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你了解这种政
策吗?你认为台湾当局的这种做法正确吗?请同学们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提示学生列举三国、元朝、清朝时期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设计理念:此环节借助学生个体表现欲望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分组抢答,互相补充,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两岸同根同源的认识。
)
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加以整合,然后过渡:学生们列举的史实完全可以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祖,然而“三不”政策却阻隔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更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台湾人民的思乡之痛。
(设计理念:此处以诗歌的形式进行连接,再现台湾人民因“三不”政策而饱受的思乡之痛,可极大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使情感化课堂掀起高潮,并由此进入下一环节。
)
三、今天——大陆与台湾
本环节设计的情景:时空天使小记者听说我们正在讨论大陆与台湾问题,她很好奇,便来到我们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帮她解开心中的疑问。
本环节侧重知识的全面展开,是本课的主体部分,分“记者询问”“情景剧场”“时空对话”三部分。
1.记者询问
昨天,中国人以不屈的斗志赶走了来犯的敌人,然而“三不”政策却阻隔了两岸亲情;今天,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前景考虑,从人民角度出发,以一颗赤诚之心为两岸的统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共几代领导集体多次调整对台政策,请一一列举。
学生:
(1)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4)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5)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的对台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补充:2003年3月,胡锦涛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谈了四点建议;2005年3月,胡锦涛签署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2.情景剧场
1987年,在海峡两岸形势的影响下,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僵局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让我们带领时空天使小记者到我们的情景剧场来。
设问:你能给大家讲讲“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等能体现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事件吗?
(设计理念:本部分以图片、数字和具体事件为依据,由学生自由组合、自己选取事例,以小品或其他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此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
3.时空对话
数不清的事实证明了海峡两岸交往深得人心,然而事与愿违,时至今日,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时空天使小记者也有这样的好奇,并向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
(1)为什么统一的步伐如此艰难呢?
学生回答:“台独”势力的作梗、美国的干涉、社会体制问题等。
(2)你想对“台独”分子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台独”分子阻碍国家统一不得人心,其企图不会得逞。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制定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岸人为隔绝的局面。
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当局也开始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设计理念:让学生感悟出“台独”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采用情景模拟对话的方式进行,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情感化课堂再掀高潮。
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用情感驱动学生健康成长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
)
四、明天——大陆与台湾
1.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并概括出三点意义
(1)我国目前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2)和平统一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祖国早日统一。
教师总结:解决台湾问题艰难而复杂、任重而道远,如果把China中i上的一点比作台湾的话,对偌大的中国来说,台湾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少了这一点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中国。
血浓于水,所以我们不曾改变梦想;脐带相连,所以我们的感情日益温厚。
有人说,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相信两岸暂时的离别终有团聚的时候,家和万事兴,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全体起立齐读)祖国早日完成统一。
(设计理念:在师生共同祝愿声中完成本课,将祖国一定会完成统一的坚定信念植根于学生心中。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