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10)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10)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缓和海峡两岸的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视频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培养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通过探讨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海峡两岸的交往,关系的缓和,使得中国人民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推进祖国的统一。

【教学重点】
对台湾的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
海峡两岸的割据状态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教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渴望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渴望祖国的和平统一。

二、新课学习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师: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是我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多媒体展示宝岛台湾的美丽图片
想一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结合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一下?
学生: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学生:隋唐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学生: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学生:清朝初年(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学生:清康熙年间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学生:清末(1895年)《马关条约》中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学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通过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教师:通过史实证明说台湾自古是我国领土,可是,是什么原因使得台湾与大陆割据的呢?
学生: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

败走台湾后,他把台湾作为国民党“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

教师:改革开放后,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对其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哪些政策方针 ?
学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武装解放台湾。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学生: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学生:江泽民八项主张。

学生:胡锦涛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教师: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的话
教师:结合文章找出两岸关系缓和的事实内容
学生: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并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多媒体展示亲人相聚的图片
学生: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会长辜振甫
学生: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学生: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故称:“九二共识
学生: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多媒体展示九二共识签订的图片
(6)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应身份互访等。

思考:自台湾与大陆关系的缓和是不是一直这么相安无事呢?
学生:不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教师:概括从哪些方面可看出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学生:政治会谈、民间交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
多媒体展示交往图片
教师:5˙12地震后台湾红十字救援队进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展开搜救
P68页动脑筋: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除了共同的文字、语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外还有什么呢?
学生: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学生:台湾各界人士都渴望两岸统一
三、课堂总结
海峡两岸的交流使得分隔已久的亲人得以相聚,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我们誓死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分裂活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宝岛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课堂练习
1.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D )
A.武力统一、派驻军队
B.和平武力并举统一、一国两制
C.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B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3.图片“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充分反映了( C )
A.海峡两岸开始了高层互访
B.海峡两岸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C.台湾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D.台湾人民想独立
4.在“一国两制”构想中,对台政策之所以不同于港澳地区是因为( B )
A.台湾被日本占领过
B.台湾问题属于我国内政
C.“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D.某些国外反华势力的干涉
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邓小平
请回答:
(1)上述谈话体现了什么构想?
答案:一国两制的构想
(2)这一构想适用于哪些地区?结果如何?
答案:适用于台湾、香港、澳门。

中国政府分别和英国、葡萄牙政府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并分别于1997年、1999年将香港、澳门收回祖国的怀抱。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的由来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教学反思】
《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课的知识容量并不大,但课程内容涉及政策理论,较为枯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而补充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课程资源十分必要。



两岸
的交
往 政治会谈 民间交往 经济合作 文化交流 日益密切的交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