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A.独立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正确答案:B解析: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

2.提出“寓教于乐”的是【】A.贺拉斯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A解析: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开西方实用说的先河。

3.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使用的辞格是【】A.借代B.对偶C.反讽D.借喻正确答案:D4.在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是【】A.扬雄B.王弼C.刘大樾D.姚鼐正确答案:B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文学形象具有【】A.哲学属性B.科学属性C.观念属性D.审美属性正确答案:D解析:文学形象必须是灌注了作家审美感情的,既揭示生活意蕴,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

因此是否具有审美属性,便成了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

6.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集中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A.哲理性B.意象性C.荒诞性D.求解性正确答案:A7.故事中的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及其【】A.原因B.细节C.动机D.后果正确答案:D解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事件可大可小,但都必须要与人物行为有关。

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

8.文本中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A.故事情节B.人物描写C.叙述标记D.叙述声音正确答案:D解析:叙述声音是指那种能体现叙述者的叙述动作的口气或情感态度。

它是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

9.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叙事艺术的第一个要素是【】A.情节B.性格C.主题D.修辞正确答案:A10.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A.柏拉图B.黑格尔C.克莱夫·贝尔D.鲁道夫·阿恩海姆正确答案:C解析:黑格尔曾经提出过“审美的情感”这一范畴,可惜语焉不详。

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

贝尔在1914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范畴。

11.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A.表现论B.再现论C.传达论D.投射论正确答案:A解析:表现论认为艺术与情感密切相关.艺术是情感的宣泄或展示。

简言之.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表现论是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

12.“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句话出自【】A.柯勒律治B.华兹华斯C.乔治·桑D.乔治·艾略特正确答案:B解析:华兹华斯曾经说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他强调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不是此时此刻的流露。

而是在波涛平静之后的流露。

13.文学风格中的要素“文采”,说到底是指【】A.人物的细致刻画B.语言的特殊组合C.情节的波澜起伏D.故事的引人人胜正确答案:B解析:文采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

文采说到底是“语言的特殊组合”,也就是风格的存在方式。

14.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A.思想性B.艺术性C.社会性D.独创性正确答案:D解析: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

15.艺术灵感的特征包括【】A.突发性B.丰富性C.功利性D.游戏性正确答案:A解析:艺术灵感的特征包括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所以答案选A。

16.艺术想象是一种【】A.判断活动B.认识活动C.审美活动D.感知活动正确答案:C解析:艺术想象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形象性、主观性、创造性三大特征,它们交织在一起,成为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心理机能之一。

17.文学阅读体验到的快感,主要是一种以文学形象为媒体的【】A.视觉快感B.听觉快感C.综合性快感D.一般感官快感正确答案:C解析:文学阅读体验到的快感,不是来自某一单一的低级感官如触觉、味觉、嗅觉等的快感,也不同于视觉和听觉等高级感官的一般快感.它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以文学形象为媒体的综合性快感。

18.提出审美“距离说”,认为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的理论家是【】A.叔本华B.马克思C.沃伦D.布洛正确答案:D解析:布洛在20世纪初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距离说”。

布洛认为,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

这里的“距离”有两层意思,即既要与现实生活、现实功利态度拉开较大的距离,又要与审美对象即作品保持尽可能缩小的距离,也就是要暂时远离现实而不断逼近作品。

19.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的是【】A.歌德B.康德C.康拉德D.马克思正确答案:A20.一般而言,各个民族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B.戏剧C.散文D.小说正确答案:A多项选择题21.作家的体验特性表现为【】A.情感的诗意化B.意义的深刻化C.感受的个性化D.主题的客观化E.认识的空间化正确答案:A,B,C22.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包括【】A.逻辑层面B.语音层面C.文法层面D.辞格层面E.文化层面正确答案:B,C,D23.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文学形象形成的审美类型包括【】A.写实性形象B.抒情性形象C.荒诞性形象D.表意性形象E.整体性形象正确答案:A,B,D解析:文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审美的总前提下,必然要竭力满足人类对它提出的关于知、情、意的精神需要。

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便使文学形成三种审美类型: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

24.创作个性表现为作家独特的【】A.人格精神B.处世态度C.审美追求D.文学才能E.职业身份正确答案:A,C,D解析: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25.文学传播经历的阶段包括【】A.口头传播B.书写印刷传播C.人际传播D.电子传播E.语际传播正确答案:A,B,D解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文学传播方式发生着历史的变化并趋向多样化,由此也引起文学消费的日益大众化和世界化。

总的来说,文学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

名词解释26.隐喻与典故正确答案:隐喻与典故: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典故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27.文本正确答案:文本:来自英文text,另有文本、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

一般地说,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具体而言,文本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

28.劳动说正确答案:劳动说:即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

简答题29.文学有哪些文化意义?正确答案:(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30.什么是叙事中的核心单位和辅助单位?辅助单位有什么意义?正确答案:(1)核心单位是故事进展线索中的必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故事发展的可能和方向。

辅助单位是两个必要环节之间的过渡,并不能改变故事进程。

(2)从整个叙事的效果看,辅助单位能触发故事的张力,提示已经发生的事件同即将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强化阅读中的期待心理,使故事产生吸引力。

31.抒情小品文的特征有哪些?正确答案:(1)内容高度自由:题材十分广泛,主题多种多样,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意味。

(2)形式灵活多样:种类十分丰富,表现方式丰富多彩,篇幅可长可短。

32.有关风格的理论有哪些?正确答案:(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33.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是什么?正确答案:(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论述题34.试论自然情感与艺术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1)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没有自然情感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艺术情感。

(2)自然情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是一种纯粹个人的感受与体验,一般不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艺术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能够为人们普遍理解,而且能在他人心中激起类似情感,即引起共鸣。

(3)自然情感既有令人愉悦的积极情感,也有令人痛苦的消极情感;艺术情感则是只有愉悦而没有真正的痛苦。

35.试析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1)文学思潮之产生,首先与社会思潮有着紧密的关系。

(2)文学思潮的产生往往也是文学自身演进、变化的结果。

(3)在世界文化乃至世界文学的各个分支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联为一体的时代,某一文学传统之中的一种文艺思潮的移植也可以成为另一文学传统中的文艺思潮产生的原因。

36.举例说明抒情的语法策略和修辞策略。

正确答案:(1)抒情的语法策略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2)抒情的修辞策略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从文学史和修辞学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

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