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
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3.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4.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5. 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6.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7. 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8. 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的一种形式。
二、填空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 准确性3. 每一个单位4. 非全面调查5. 调查单位6.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7. 调查项目8. 单一表、一览表9. 调查期限10. 绝对大比重、重点单位11. 一次性12. 随机原则、数量上13.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重点调查14. 直接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调查15.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216. 重点单位、非全面调查17. 简单分组、分组体系18. 标志、层层19. 离散、组距式20. 反比21. 组中值、一般水平22. 同一个数值、不同数值23. 总标题、数字资料24.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25.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2. D3. A4. B5. C6. B7. B8. B9. C 10. D11. D 12. A 13. A 14. C 15. B316. C 17. D 18. C 19. A 20. C21. A 22. B 23. B 24. C 25. A26. D 27. A 28. C 29. B 30. 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ABC2. ABD3. AB4. BC5. BCD6. ABC7. AC8. A9. AC 10. AC11. BCD 12. AC 13. CD 14. ABD 15. AD16. AB 17. ABC 18. ACD 19. A 20. ABC五、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2. 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调查内容应限于反映国情国力的重要统计指标。
4(×)主要用于3. 凡属于反映一定时期内事物发展过程累积总量的指标,其资料都需要通过一次性调查来取得。
(×)连续性4. 在统计调查中,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任务,决定着不同的调查内容和范围,调查单位的确定取决于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5. 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每个企业既是调查单位,也是报告单位。
(×)设备是调查单位6. 在统计调查中,如果调查项目较多,宜使用单一表。
(√)7. 如果调查的是时期现象,统计调查方案中则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时点现象8.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抽样调查主要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
(√)59. 在重点调查中,一般地讲,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而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大。
(√)10. 重点调查的资料能推断总体,抽样调查的资料不能推断总体。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11. 根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需要,典型调查既可研究量的方面,也可研究质的方面;既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全面调查。
(×)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12.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被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以后,随机地从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有意识13.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重点单位所进行的非全面调查14.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 √)15. 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6或两个以上分组标志层叠16. 经过统计分组后,各组内部单位之间的差异被模糊了,不同组别之间的单位差异被突出了。
(√)17. 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值,则采用开口组较适宜。
(√)18. 某公司将员工按文化程度分组而形成的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布数列。
(×)品质数列19. 划分各组界限,就是要在分组标志的变动范围内,划定相邻组的性质差异和数量界限。
(√)20. 组距的确定,主要是考虑组内的同质性以及能否反映总体分布特点或原始资料的集中程度和实际情况,在变量值分布不规则、有疏有密的资料中,适用不等距数列。
(√)六、简答题根据题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
1. 简述统计数据整理及其原则和步骤。
【答题要点】7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其主要步骤包括审核原始资料、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表与绘图。
2. 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哪些作用?【答题要点】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统计分组作用主要是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揭示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结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3. 单项数列、组距数列各适用哪些范围?【答题要点】单项数列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值变动范围不大时;组距数列适用于变量值变化范围较大的离散型变量以及连续型变量。
4. 什么是分布数列,它有哪些种类?【答题要点】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分布数列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5. 累计次数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累计次数分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向上累计:每一组的累计次数表示小于该组上限的次8数共有多少。
向下累计:每一组的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共有多少。
6. 编制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答题要点】统计表的编制原则是简明、清晰、准确、醒目。
总标题须简明扼要表达出全表的内容;各标目要确切反映表的内容,且表格安排合理;指标数值位数要对齐;表的上下边线(基线)用粗实线或双线,表的两边是开口式;纵栏较多时编栏号,指标数值栏要注明计量单位和资料表示的时间。
七、论述题根据题意回答要点,并适当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1. 拟定统计调查提纲应注意什么问题?【答题要点】在进行统计调查之前,必须设计一个周密、细致的调查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明确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
它是统计调查的根本问题,有了明确目的,才能确定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是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
调查单位是所研究的总体单位,也是要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3)确定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是调查的具体内容。
要注意调查项目要少而精,只列入能够得到确定答案的项目。
拟定调查表,分单一表和一览表。
(4)设计调查问卷。
注意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主题问句类型,主题明确、提问科学、逻辑性强、容量适度。
(5)选择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网上调查法等。
(六)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
(七)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9包括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和工作进度;确定调查的方式与汇总的方法;组织领导;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2. 几种统计调查方式有何质的区别?【答题要点】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现象的总量,主要用来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资料。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属于经常性调查,有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为了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对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是先对总体进行分析,然后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的资料能推出总体的情况,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资料只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情况,不能推断总体。
3. 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分组的标志?【答题要点】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定各组界限。
分组标志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三点:(1)统计研究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标志,标志选择不当,分组结果就不能正确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
如,对工业企业进行研究,如果目的是了解工业企业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就以工业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作为分组标志。
(2)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特征。
在相同的研究目的下,应以相关的理论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
如研究国民经济的现状、发展和平衡关系时,按所有制分组、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都是最基本10的分组或分类(3)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环境。
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历史条件不同,事物特征也会有变化。
因此,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分组标志也应作相应改变。
4. 编制组距数列怎样确定组数和组距?【答题要点】编制等距数列时,确定组距及组数,要注意组距与组数的乘积应大于等于全距。
确定组距有三个原则:(1)要能区分各组的性质差异。
(2)要能反映总体资料的分布特征。
(3)为方便计算,尽可能为5或10的整数倍数。
确定组数时应注意组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数,当商有余数时,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数的整数部分加一。
编制异距数列时,组距的确定要能够区分各组的质的差异,或者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状况组距作相应变化。
八、案例分析把学习过的统计学原理与教科书中的案例内容结合起来,讨论案例后提出的问题。
案例分析:《居民住宅消费需求调查方案》(见梁前德主编的《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问题1. 你认为该“居民住宅消费需求调查方案”中调查对象、调查单位、调查方法的设计是否科学?假若需要改进,应如何完善?【答题要点】就总体而言,调查对象、调查单位、调查方法的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其中,对企事业单11位的调查数量显得较少,因为单位对职工住房问题的解决,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居民购房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