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导学案编写之我见

小学导学案编写之我见

小学导学案编写之我见
威信县长安乡中心学校王忠稳随着高校课堂创建活动的不断推进,学案导学成了高校课堂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一线教师必须研究和实践的现实问题。

下面笔者就小学导学案的编写与老师们作如下交流: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和理解
导学案是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统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可以说导学案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要求通过集体备课产生,其形成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教师个人初备写初案→集体研究定共案→个性设计成个案→实践反思再完善。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发展。

(二)课时化原则
在各学科教学中,不是每课(节)用1课时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如语文精读课文教学一般要2个课时,数学一些章节的内容要用多个课时方能完成等,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安排课时内容,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即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

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等的能力。

问题设计要少而精,利于引发学生阅读思考,要尽可能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进而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思考。

(四)全员性原则
全员性原则即通过学案的使用,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的学习。

(五)方法性原则
方法性原则即导学案中要体现必要的学法指导(运用)和要求。

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读(看)教材哪页或哪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展示(检查)等。

(六)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主要指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编写可从以下六个基本环节着手:标题→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一般包括:知识链接→新知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检测→总结提升)→学习反思。

(一)标题
标题写在开篇第一行居中位置,一般将教科书中的课题写在书名号中,接着加上“导学案”三字即可。

若该课题学习需要多课时完成,则在课题的书名号后注明“(第X课时)”。

如:《小露珠》(第一课时)导学案。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

学习目标设置注意4点: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若遇不便完整表述三维目标的学科(如语文),可以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进行表述,但要注意在学习活动中突出过程与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要根据学科特点尽可能使用“能记住”、“能正确书写”、“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进行表述。

(三)学习重点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

一般可从“学习目标”中抽取。

(四)学习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

一般可从“学习目标”中抽取。

(五)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一般包括:知识链接→新知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检测→总结提升
1、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即相关知识简介或课前小测。

课前小测主要以复习提问或是旧知识回顾的形式出现(有的称之为前提测评、前置测评、复习铺垫或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主要是扫清新知识学习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要注意精简,紧扣新知学习而设置。

2、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要根据学科特点有机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注意合理安排好学习流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机渗透学法的
指导或运用,倡导“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案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相对较多的,可以分版块进行。

学法的指导或运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的研究方法。

如语文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汉语拼音拼读法、识字记字写字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方法、有感情地读课文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概括段意的方法、习作和修改习作的方法等;数学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数形结合、归纳、转化(化异为同)、综合、分析、验证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二是学生普遍的学习方式方法。

如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各版块学习流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环节:自主学习探究(包括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评价反馈→学习小结(包括主要知识点和学习方式方法)。

其中,后两个环节往往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可以有机整合运用。

3、展示交流
一般要求既要有小组的交流展示,又要有全班的展示交流。

4、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要坚持先练后评(讲),及时反馈矫正的原则,其流程一般为: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检测题→评价反馈。

达标检测题的设计注意以下两点:
(1)检测题要紧扣重点、易错易混淆点,检测(考点),难度适中,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典型性。

检测题可从巩固检测题(针对重点),变式检测题(针易错易混淆点)、综合检测题(针对检测点)、拓展检测题(针对优等生)四个层次进行设计。

(2)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

题量以中等生5分钟左右能完成为宜。

5、总结提升
既要有知识方面的总结,又要有学习方式方法的总结。

可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得了哪些新知识;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有什么新收获等。

(六)学习反思
每一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认真书写学习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成功与不足之处,为学生更好地投入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增加或减少某些环节,形成更加符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个性特色导学案。

如可增加“加油站”、“友情提示”“友情链接”等有关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环节和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