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发展史.txt31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
生产和消费是否符合国情展开激烈论战。
当时易拉罐被视为高消费、崇洋风,同时国家将原辅材进口关税由20%提高到40%,生产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1989年6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全国饮料市场一落千丈,易拉罐业陷入困境。
第三次是“汇率风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易拉罐业迅速发展,原来罐厂扩容,新建厂增加,从而达到年产100亿只的生产能力,但由于需求量始终未能有效突破,生产过剩导致了第四次危机。
近几年,国内对易拉罐的需求量始终保持在60亿~70亿之间,因此国内罐厂仍然未能摆脱困境。
这一方面是国民的传统消费习惯及消费水平的影响,玻璃瓶仍主导着啤酒包装。
另一方面是易拉罐已不再被视为高消费品或成为时尚消费,但又由于具有一定经济水平的消费价位,而难于成为大众消费从而替代玻璃瓶,像德国近年来易拉罐已逐步取代啤酒玻璃瓶包装。
再者,目前由于罐业大多数处于困境中,以及受相关行业影响,罐厂要投入很大一笔资金进行大幅度技术改造,去降成本,从而使总体价位降下来促进消费有难度。
随着市场竞争加激,优胜劣汰法则必将在国内罐业中表现出来,国内罐业必将参照国外罐业发展的路子,进行技术改造,进行资产重组以求发展。
据行家预测,到2005年中国用于包装方面的铝金属费量达到90万吨,约占铝金属总消费量的14.3%。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环保方面的重视,国内易拉罐历经第四次危机之后将迎来灿烂的日子。
总之,易拉罐业的发展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经济发展促进环保意识提高,促进对有效资源的循环使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