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与现状作者:李大光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8期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目前南海形势错综复杂。
当前,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案的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立场,被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贴上了“不尊重国际法”的标签;中国不承认、不执行仲裁案裁决结果的立场,被扣上了“不遵守国际法”的帽子。
鉴于这种形势,有必要将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问题搞清楚,以正国际社会视听。
李大光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目前南海形势错综复杂。
当前,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案的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立场,被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贴上了“不尊重国际法”的标签;中国不承认、不执行仲裁案裁决结果的立场,被扣上了“不遵守国际法”的帽子。
鉴于这种形势,有必要将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问题搞清楚,以正国际社会视听。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发展演变南海是位于东南亚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台湾本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印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岛礁由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 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南海海域总面积大约有350 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 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这些岛礁被合称为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其中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 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岛屿永兴岛1.85 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 平方公里。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
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对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提供了丰富的证据。
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
这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里均有记载。
这些记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的认识,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意义。
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
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
”中国人民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开发经营以及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的实际管辖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中国人民在发现南沙群岛后,最迟自唐宋以来就一直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从事捕捞、种植等生产经营活动。
自唐贞元以来,中国已将南沙群岛列入了中国的版图,至明、清则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点。
地方志和官方地图都记载了中国历代政府对南沙群岛的管辖,并将其列入中国的领土范围。
唐宋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
晋代的斐渊在《广州记》中对中国渔民在南海捕鱼和采珊瑚作了记录。
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
元代,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
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中有“万里石塘,由潮洲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原其地脉,历历可考。
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
其中“万里石塘”指包括今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
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
《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
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 今海南省) 管辖。
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石塘。
从图中标绘的位置看,后一个石塘是今南沙群岛。
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
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共计73 个地名。
即使南沙群岛在古代不适宜居住,仍有中国渔民长年居住于南沙群岛。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常年往来于中国海南岛、广东省与南沙群岛之间生产经营,并向中国政府缴税纳赋。
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
1724 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 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 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 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和1817 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均将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
在1868 年的《中国海指南》上,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的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
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参贝。
船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离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风起时返。
”东北信风南下至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捕捞水产,至第二年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利用西南信风北返。
中国渔民在南沙群岛居住并从事捕捞、种植等生产活动,从自发到有组织,得到中国政府的准许和支持。
清末以来,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各地渔民都有人到南沙群岛去捕鱼,其中以文昌、琼海两县最多,每年仅从此二地去的渔船就各有十几条到二十多条。
《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
它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积累了许多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了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或琼海县的潭门港起,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
清代以后,中文环境逐渐皆改称“南海”。
近代有人从英语“South China Sea”译为南中国海、中国南海,并成为该地区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
日本小仓卯之助《暴风之岛》记载1918 年他组织的探险队到达北子岛时发现三位“文昌县海口人”。
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
直至20 世纪初,中国政府一直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对南沙群岛行使着和平管辖。
20 世纪初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都持续不断地维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民国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维护主权的措施,如给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渔民和渔船发放中国国旗,组织对南沙群岛的历史和地理调查,由政府地图出版审查机构重新命名和审定南海诸岛包括南沙群岛的群体和个体名称等。
1932 年和1935 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 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
20 世纪30 年代,法国曾侵占南沙群岛的九个小岛,中国政府及时进行了外交交涉,中国渔民进行了有组织的抵抗。
1933 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国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3 年日本三好和松尾到南沙调查时看到北子岛有中国人2 名、南子岛有中国人3 名住在那里。
日本《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
1935 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侵占了中国的南沙群岛。
中国为收复被日本占领的南沙群岛进行了不懈努力。
1943 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宣布,此次战争的宗旨之一是“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当时的南沙群岛被日本划归台湾管辖,《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的中国领土当然包括南沙群岛。
1945 年《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立场。
日本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精神,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6 年指派内政部高级官员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同时以一系列法律程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恢复行使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包括举行接收仪式和派兵驻守,绘制南沙群岛地图,重新命名南沙群岛及其群体和个体的名称,编写和出版最早的南沙群岛地理志。
1946 年,时任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的林遵率“太平”、“中业”两舰接收南沙群岛,将南沙主岛以所乘军舰舰名改为“太平岛”,并在岛上树立刻有“太平岛”字样的纪念碑。
1947 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 个,并公布施行。
日本政府于1952 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沙群岛先后被划归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1983 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大量翔实的史实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经营的,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管辖和主权。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群岛,经过1974 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故西沙、中沙群岛(黄岩岛之争后)为中国大陆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
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岛礁最多、分布最广、争议也最多,因此南海问题集中体现为南沙群岛及其海域争端。
南沙群岛( 古称“万里石塘”西方称Thespuyslyis-iands) 位于北纬3 ° 37至11 ° 55 ′,东径109 ° 43 ′ 至117° 47′,南北长大约550 海里,东西宽约650 海里的海域;西起万安滩,东至海马滩,北至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总面积达24.4 万平方米海里( 约合82.3 万平方公里)。
南沙共有230 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能露出水面的有36 个。
陆域面积合计约2平方公里,即使最大的台湾驻守的太平岛,面积也只有0.4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