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两篇对比赏析
【篇一:散文两篇对比赏析】
散文两篇
生命的路
鲁迅
想到人类的灭亡是一件大寂寞大悲哀的事;然而若干人们的灭亡,
却并非寂寞悲哀的事。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
么都阻止他不得。
自然赋与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人们自己萎缩堕落退步的也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
无论什么黑暗来防范思潮,什么悲惨来袭
击社会,什么罪恶来亵渎人道,人类的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了
这些铁蒺藜向前进。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
出来的。
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
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
昨天,我对我的朋友l〔我的朋友l:这里和下文的“l”,最初发表时
都写作“鲁迅”。
〕说,“一个人死了,在死者自身和他的眷属是悲惨
的事,但在一村一镇的人看起来不算什么;就是一省一国一种……”
l很不高兴,说,“这是natur(自然)的话,不是人们的话。
你应该小
心些。
”
我想,他的话也不错。
注:《生命的路》选自《热风》(《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1年版)。
本文最初发表于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第6卷第6号。
谈人生价值
朱光潜
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位,或为学问,或为
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
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
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
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
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
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
成幸福。
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
禽兽者在他的心灵。
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
心灵生活。
幸福是一种享受。
享受者或为肉体,或为心灵。
人既有
肉体,即不能没有肉体的享受。
我们不必如持禁欲主义的清教徒之
不近人情,但是我们也须明白:肉体的享受不是人类最上的享受,
而是人类与鸡豚狗彘所共有的。
人类最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
哪
些才是心灵的享受呢?就是上文所述的真善美三种价值。
学问、艺术、道德几无一不是心灵的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这就是说,有无价值,就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
如果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漫不感兴趣,他就成为一种行尸走
肉了。
这番道理本无深文奥义,但是说起来好像很迂阔。
灵与肉的
冲突本来是一个古老而不易化除的冲突。
许多人因顾到肉遂忘记灵,相习成风,心灵生活便被视为怪诞无稽的事。
尤其是近代人被“物质
的舒适”一个观念所迷惑,大家争着去拜财神,财神也就笼罩了一切。
未了,我希望我们青年人各自及早确定自己一生的使命,自己去寻
求自己的终身工作。
注:《谈人生价值》选自《品读人生》(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现
代美学家、文学理论家。
【篇二:散文两篇对比赏析】
2. (1)“红”让人感受到春日融融火一般温暖,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天气渐暖的过程。
(2)“偷偷”写出春不知不觉悄悄到来的情景,“钻”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和可爱的情态。
(3)花色鲜艳,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花光闪烁,具有动态美。
这是因为花色鲜艳耀眼而产生的错觉。
(也可以理解为春风微拂,野
花时隐时现。
)
(4)运用拟人、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春
风轻柔、和悦的特点。
3. 答案灵活处理。
4. 不设统一答案(示例)(1)从修辞的角度,运用一组比喻句,以
不同的喻体来描绘春雨多、细、密、亮的特点;(2)从句式角度,
多用短句,语言轻快跳跃,使人们从语言形式上也能体会到春的活力。
(任写一点即可)
5. 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和;林斤澜笔下的春风:爽快。
6. (1)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
体贴万物,像细雨的
滋润。
(2)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对比手法。
7. 衬托出春风来势凶猛,不可遏制的气势。
8. 具有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品质。
9. 用短促的句式,铺排的手法,辅之以拟人的写法,象声词的烘托,写出了春风不可遏制的气势。
10. 打春就是谋划春天、构思春天、初创春天;打春是闹春,闹腾个
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
11. 以民间口语“打春”为题,选取有关词语“打草稿”、“打鼓”去写,
将春天写得极富生气、活力,同时紧扣“打”字表现生活需要一种奋
发向上的精神。
12. 揭示了春是孕育成熟和希望的季节,是红红火火,充满生机的季节。
13. (示例)句子:“清明前后,种瓜得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
颗籽”,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品味:用俗语形象阐述了春天是“初创”、“谋划”,通俗阐述了春天对于“一年之计”的意义。
14. 分别表现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春天是健壮有力的。
另写的比喻略。
15. 答案灵活处理。
【励志故事】
攀山的启示
顺着山谷去爬一座白云缭绕的大山,没想到不少人还带着七八岁的
孩子。
登山,大人都爬着费劲,何况孩子。
可是孩子们欢呼着,兴
奋着,叽叽喳喳,总是走在大人的前面。
山谷蔚秀,岚云清流,野
花杂树,芳草萋萋,石阶深深,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
到了山上,
还要走十多里山路去一座寺庙,孩子们一听更是兴致勃勃,走在前
面开路。
一天下来,走了四十里路,大人们个个累得腰酸腿疼、东倒西歪,
孩子们却兴奋地仰着小脸问:“什么时候还来这里玩呢?”大人们纳闷:平常在城里走路,孩子们走几里就嚷着腿疼,爬山走这么远的路,孩子们怎么都不嚷累呢?
鸟语花香的美景,将孩子们引入幽境;目不暇接的新奇,让他们兴奋;柳暗花明的境遇,充满悬念和爽心。
看来,兴趣是生命飞翔的翅膀,它能将枯燥和沉闷转化为鲜活生动和美丽轻盈。
培养你的生活情趣吧,它能激发你的潜能,开发你的智慧,磨炼你的意志,陶冶你的性情,使你克服重重困难,攀上成功的顶峰,永远保持着一颗年轻向上的心。
【篇三:散文两篇对比赏析】
每次走到风景优美、绿草如茵、花满树的地方,我都会在内心起一种感恩的心情,感恩这世界如此优美、如此青翠、如此华。
我常觉得,所谓风水好,就是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所在。
所谓有福报,就是住在植物青翠、花树华的所在。
所谓美好的心灵,就是能体贴万物的心,能温柔对待一草一木的心灵。
我们眼见一株草长得青翠、一朵花开得缤纷,这都是非常不易的,要有好风水,好福报,受到美好心灵的照护,惟有体会到一花一草都象征了万物的心,我们才能体会禅师所说的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真意每一株瞩子
里都宝藏佛的法身,每一朵黄花里都开满了智慧呀!
这我们所眼见的万象,看起来如此澄美幽静,其实有着非常努力的内在世界,每一株植物的根都忙着从地里吸收养料与水分,茎忙着输送与流通,叶子在行光合作用,整株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大口地呼吸其实,树是非常忙的,这种欣欣向荣正是禅宗所说的森罗万象许峥的意思。
树木为了生命的美好而欣欣向荣,想要在好风好水中生活,建立生命的福报的人,是不是也要为迈向生命的美好境界而努力向前呢?平静的树都能唤起我们的感思之心,何况是翩翩的彩蝶、凌空的飞鸟,以及那些相约而再来的人呢?
《放暑假》
孩子放完暑假,要开学的前两天突然来问我:爸爸,为什么放假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好像几天前才放假,两个多月就过去了。
我说:那是因为感觉,在好时光里我们感觉特别快,在坏心情里,时间就过得慢。
对呀!一上课觉得无聊,时间就过得很慢。
孩子说,爸爸,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感觉和时间是相对的?
大是和你一样大的时候,但是我像你这么大时,并不喜欢放假的。
我说。
为什么呢? 孩子感到疑惑。
我说:因为我爸爸也就是你阿公是农夫,有忙不完的农事,我们小时候一放假就要到田里去帮忙,时常天还没亮就跟阿公出去工作,到天黑才回来,在学校上学反而轻松得多了。
喔!那你就是觉得放假的时间太长,上学的时间过得太快了。
孩子开着玩笑,跑去赶写暑假作业了。
看着孩子的,我想到三十年前的暑假自己的背影,爸爸在前面拉着两轮的板车,我在后面推着,板车上堆满香蕉,只看见爸爸赤裸上身的背,全是湿淋淋的汗水。
长大以后,我不要做农人,要让孩子真正地放暑假。
当时我心里这样许愿,现在想到当时的情景还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