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放射生物学(73页)
带电粒子受物质原子核电场影响而产生轫致辐射(带电粒子动 能转化成连续能量分布);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和分子不断弹性碰撞,转化成热能。
几个概念:
(1) 吸收: 带电粒子在通过物质时,随着其能量的不断损失, 运动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留在该物质中。 (2)射程: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沿着最初入射方向能穿行的最大直 线距离叫射程。 (3)径迹: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沿着最初入射方向所能穿行的实际 路程叫径迹。
放射生物学将为保障机体安全和健康,探索有效防护措施和提高临
床放疗水平提供理论基础,使辐射和核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目 录
• • • • • • •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理化基础和基本规律 第三章 电离辐射的分子生物效应 第四章 电离辐射对细胞基本结构的作用 第六章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第七章 电离辐射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第八章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第九章 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第十章 电离辐射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第十一章 电离辐射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第十二章 电离辐射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作用 第十三章 电离辐射对泌尿系统及其它器官的作用 第十论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ICRP第60号建议书中区分以下四个述语:
①变化: 由辐射引起的某种生物学改变,可能有害,也可能无害; ②损伤: 表示某种程度的有害变化,这种损伤是指对细胞有害,不一定是对受
照射的人体有害;
③损害: 指临床上可观察到的有害效应,表现于受照射的个体(躯体效应)或其
• 按与物质作用分类: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IR)
非电离辐射(Non- Ionizing Radiation ) • 按本质和性质分类: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粒子辐射(Particle Radiation)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能引起被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的辐射总称
个性:
X-射线:核外,运动受阻或发生碰撞
γ 射线:核内,放射性核素衰变(钴60,铯137等)
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
(一)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光子将它的全部能量传递给轨道电子,使他具有动能而发射出去,这种能量的吸 收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
(二)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电磁辐射(无形)
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变化而交变振荡,形成向前运动的电磁波 电离辐射(如 X 射线和 γ 射线) 非电离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等)
粒子辐射(有形)
高能粒子通过消耗自身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它物质
(高速粒子、带电粒子)
电离辐射
X, γ 射线
α 、β、中子 质子、负π
电磁辐射
光子与介质原子的1个轨道电子碰撞,产生1个向一定角度发射的反冲电子和1个 散射的带有剩余能量的光子,此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三)电子对产生(electron pair production)
光子(50~100MeV)在物质中通过时,可与原子核碰撞,转变成一个电子和一 个正电子,从原子中发射出来。
注意:
后代(遗传效应);
④危害: 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将损害的概率、严重程度和显现时间结合起来 加以考虑。
放射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 1896年 • 1947年 • 1980年 • 1984年 • 1992年 有关于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报道; 研究日本原爆幸存者的辐射生物效应; 提出了低水平辐射兴奋效应的概念; 低剂量辐射诱导细胞遗传学适应性反应; 电离辐射旁效应;
• 1955年 成立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 近些年来,电离辐射所致DNA损伤与修复机制、对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作 用及引发其突变机制、对细胞周期及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对基因转录与翻译和 信号转导通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系统放射生物学
系统放射生物学(systems radiobiology),是通过放射物理学、 放射化学、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学、计算机学和 流行病统计学等学科的合作,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理想的生物
• 三种生物效应后果的意义无明显差别,都是通过产生次级电子,从而引
起被作用物质发生电离和激发。
• X 射线与γ射线通过三种生物效应能力减弱至消失,其减弱服从指数规律,
据此可计算出屏蔽材料的厚度(多用重金属做屏蔽材料)。
三、粒子辐射
• 是高能(高速、带电)粒子引起的辐射。
• 带电粒子的能量转换:
带电粒子使作用物质激发或者电离;
紫外线、微波、电波
粒子辐射
X 和 γ 射线是临床诊治和放射生物学研究中 最常用的电离辐射
二、电磁辐射--波谱
电磁辐射—— X 射线 与γ射线
来源和性质 共性:光子,在波谱中位置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一致
光子: 光子是电磁场的一种单模量子。 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即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
医学放射生物学
Ionizing radiation is ubiquitous. Air, water, soil, plants, animals, people, food, paper, machinery and buildings are radioactive.
医学放射生物学
放射生物学(Radiobiology)是研究电离辐射对生命系统作用规律、相 互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电离辐射以其不同的辐射种类、剂量和剂量率及作用方式等,作用于整 个机体、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产生生物学效应,导致不同程度的 变化。
粒子辐射
• α 粒子:氦原子核,带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正电荷。由铀(U)、镭(Ra)、
和数学模型,以及标准的实验方法,对放射生物学效应进行定性
分析和定量描述。
系统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① 靶效应和非靶效应;
② 辐射致癌及其模型;
③ 放射损伤在生物系统内的传播;
④ 辐射诱导的基因和蛋白表达。
第二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
理化基础和基本规律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种类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辐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