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同时,暴露一定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因素,是与特定的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
3.结局outcome: 是指随访观察中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也即研究者希望追踪观察的事件。
结局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可以是终极的结果,也可是中间结局;即可是负面的,也可是正面的。
4.危险因素risk factor:又称为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发生,或使其发生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5.三间分布: 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发生频率,或称为疾病的人群现象。
6.发病率incidence rate: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7.罹患率attack rate: 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其计算公式与发病率相同,但观察时间较短,可以以日、周、月为单位,使用较灵活。
8.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些传染病在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9.患病率prevalence: 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10.散发sporadic: 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
11.暴发outbreak: 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12.流行epidemic: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为流行。
13.大流行pandemic: 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大流行。
14.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一般是指持续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疾病流行或疫情暴发。
15.季节性seasonality: 疾病每年在一定的季节内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为季节性,也称季节性波动。
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季节性升高两种表现形式。
16.周期性 cyclic change, periodicity: 是指传染病的消长(即发病率)具有时间周期性规律。
17.长期趋势 secular trend, secular change: 长期趋势又称长期变异、长期变动,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18.地方性endemicity: 某些疾病常存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疾病的存在和延续不需要从外地输入。
19.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指利用常规监测数据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20.现况研究 prevalence study: 常称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
21.普查 census: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的所有个体进行全面调查。
2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指从某人群总体中按一定原则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样本)进行调查,用这部分样本的调查结果推算出该人群总体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这是以小窥大,以局部估计总体的调查方法。
2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指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24.一级抽样单位 primary sampling unit, PSU: 在多阶段抽样中第一个被抽样的单位。
25.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 又称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与疾病的情况,分析两者的关系。
26.生态学谬误ecological fallacy: 是由于生态学研究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组)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暴露水平只是近似值或平均水平,并不是个体的真实暴露情况,且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27.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比较患某病者与未患某病的对照者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可能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差异,以判断这(些)因素与该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观察性研究方法。
28.匹配matching: 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保证对照与病例具有可比性,以便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29.匹配过度overmatching: 把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匹配,试图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多方面都一致,结果导致所研究的因素也趋于一致,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30.比值比 OR: 又称比数比、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是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指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与不暴露比值之比,常用于估计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3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是将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设计。
其基础设计方法是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观察期中,当所研究疾病的新发病例累积到一定数量,则可将全部病例集中组成“病例组”;在每个病例发病当时,从同一队列的未发病者中,按一定匹配条件随机选择对照,集中组成“对照组”;然后,抽取病例与对照的基线资料,并检测收集的生物学标本,按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
32.病例-队列研究case-cohort study: 一种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结合的设计形式。
其基本设计方法是队列研究开始时,在队列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样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束时,队列中出现被研究疾病的所有病例作为病例组,与上述随机抽取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33.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联系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34.出生队列 birth cohort: 在某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称为出生队列。
35.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如果研究人群数量较大且比较稳定,则无论其发病强度大小和观察时间肠段,均可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为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的人数作为分资,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
反映了特定时间内的发病风险,其量值的变化范围在0~1之间,报告累积发病率时必须说明累积时间的长短。
36.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 EF): 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37.诊断试验diagnostic test: 诊断试验是指应用试验、仪器设备等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切检测方法。
38.筛检screening: 是针对临床前期或早期的疾病阶段,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未察觉或未诊断疾病的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的一系列医疗卫生服务措施。
39.金标准 gold standard: 指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的最准确的方法。
40.真实性validity: 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即测量值与真值(true value)的接近程度。
41.正确指数/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 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识别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
正确指数的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真实性越高。
42.串联试验 serial test: 也称系列试验,是指采用几种筛检方法检测疾病,只有全部检测均为阳性者才判断为阳性,凡有一项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即判为阴性。
此法可以提高特异度,但会使灵敏度降低。
43.并联试验parallel test: 也称平行试验,即全部筛检试验同时平行展开,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即可判定为阳性。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弥补两种方法灵敏度都不足的问题,提高筛查整体的灵敏度,但会降低特异度。
44.可靠性reliability: 又称信度,一致性、可重复性或精确度。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种测量工具(如筛检试验)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结果的一致程度。
45.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 也即实验流行病学,是将满足实验目的的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或不同水平的试验组),由研究者有控制地给予实验组人群实验措施或称干预措施,随访并比较两组(或多组)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结局,从而判断该措施是否有效及效果大小。
46.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临床试验是按实验方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前者给予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这些措施或给以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的临床过程及转归,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等指标,从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47.现场试验field trial: 也叫人群预防试验,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
现场试验接受处理或某种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而非亚人群。
48.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也叫社区干预项目,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整体可以是一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群,如某学校的班级、某工厂的车间或某城市的街道等。
49.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 在实验研究中,被研究者由于知道自己称为了特殊被关注的对象后,所出现的改变自己行为或状态的一种倾向,与他们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是病人渴望取悦于他们的医师,使医师感觉到其医疗活动是成功的。
这是病人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疗效产生正向效应的影响。
当然,有时因厌恶医生或不信任某医院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50.随机误差 error: 是由于多种无法控制及不能预测的因素引起的一类表现不恒定、随机变化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