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文体知识梳理

语文文体知识梳理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
一、论点
定义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分类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无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

如(统编教材九上P20)《敬业与乐业》中,文章首段提出“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的中心论点;然后在谈“有业之必要”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要敬业”和“要乐业”这两个分论点;这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文,勉励人们要敬业和乐业。

特征一般是非常明确的判断句(包括肯定的判断与否定的判断)或肯定的陈述句,标志是有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

论点应是正确、鲜明的。

位置①文章标题。

如(统编教材八下P8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

如(统编教材九下P70)《谈读书》,论点是文章的第一句话“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③文章结尾。

④文章中直接表现作者观点的正面表述句。

如(统编教材九上P9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中的一句话:“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二、论据
定义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分类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

作用: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如(统编教材九下P75)《山水画的意境》中,为了论证在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作者列举了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的例子。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作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举例:如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引用“四书”之一《大学》中的名言。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特点
①真实。

所举例子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例子才具有说服力。

②典型。

所举事例必须典型,必须具有代表性,要能揭示问题的实质。

③新颖。

论点和所举事例都要新颖,不能一味地列举很多文章中已经用过的事例,比如:
谈到学习,就举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难免会让人感到乏味。

④充分。

充分不是要求举例要多,而是要求所举事例能透彻深刻地揭示论点的内涵。

举例如(统编教材九下P79)《无言之美》中列举了陶渊明的《时运》、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四、论证结构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