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医院4307主体工程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基处理
施
工
方
案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17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介 (1)
1.2自然地理概况 (1)
1.3围护结构 (2)
1.4降水管井的分布 (2)
1.5目前开挖情况 (2)
1.6原因分析 (2)
1.7地基处理方案 (3)
1.8、编制依据 (3)
二、石灰桩施工方案 (3)
2.1石灰桩施工准备 (3)
2.2施工工艺 (3)
2.3、质量控制 (4)
2.4施工注意质量问题 (4)
2.5成品保护 (4)
三、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 (4)
3.1安全生产措施 (4)
3.2文明施工措施 (5)
四、附图 (5)
4.1原设计降水管井布置图 (5)
4.2现状降水管井布置图 (5)
4.3石灰桩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5)
4.4石灰桩加固区域平面图 (5)
南京总医院4307主体工程
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地基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主楼地上21 层,地下3 层,建筑高度94.4m,建筑最高点102.6m。
总建筑面积4979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5334m2,地下建筑面积14462m2。
地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全逆作法施工),地上结构为钢框架结构。
本工程地下室外墙为地下连续墙已由桩基施工单位完成、一桩一柱的钢结构柱已由桩基础施工单位完成到±0以上已预留1.8m 长度。
1.2自然地理概况
1.2.1场地岩土工程性质`
①-1层杂填土(厚3.2米):色杂,表面20cm~30cm为砼地坪,其下主要以回填碎石为主,填龄约1年。
①-2层素填土(厚1.2米):灰褐~灰色,以软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流塑状态,填龄约10年。
②-1层粉质粘土(厚1.2米):灰黄色,可~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厚17米):灰色,流塑状态,高压缩性,,该层厚度大,场区普遍分布。
②-3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状态,场区普遍分布。
②-4层粉细砂:灰色,场区部分地段分布且厚度不大。
③层卵砾石层:灰黄色,中密状态为主,局部密实或稍密,本层以卵砾石为主,混杂中粗砂,场区普遍分布。
1.2.2水文条件
与本工程密切相关的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和②-1~②-3层土中。
②-1、②-3层粉质粘土透水性弱,赋水量小;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饱水状态,但渗透性弱,赋水量一般。
上述土层中①层填土、②-2
层为地下室开挖主要出水地层。
1.3围护结构
1、本工程采用全逆作法施工,基坑周边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体,地下连续墙既作为基坑开挖阶段的挡水止水围护体,同时作为地下室结构外墙。
2、地下连续墙成槽段厚度为1000mm,墙底标高为-32.4米。
地下连续墙内侧采用采用双层搅拌桩,厚度1.2米,深16米。
1.4降水管井的分布
本工程设计设置18口降水管井,用于疏干土层的含水量,管井内径300mm,井深22米。
基坑土方开挖前,地下水位必须在开挖坑底下1.0米。
本工程基坑由业主委托专业的降水单位负责降水施工。
1.5目前开挖情况
在7月底开始B0板土方开挖时,发现当开挖至-3.5米时,局部基底面便已出现渗水弹软现象,为保证土基承载力,项目部经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同意后,没有继续开挖盆底土方至-5.5米标高,而直接将垫层浇筑在-3.5米标高处后支设B0板模板。
又经过两个多月的降水,10月12日开始进行第二层土方暗挖时,当标高挖至-5.0米时,开挖土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因该土层厚度大,压缩性高,在开挖机械在上行走时不久就会下陷,同时因该层土的粘性大,挖出的土方粘住挖斗不脱落。
上述问题使得难以继续顺利向下开挖。
1.6原因分析
(1)根据7月27日土方开挖评审会上专家意见,本工程地下连续墙的底部未穿过○3层卵石层,虽采取了墙底部注浆方案,但实际未严格形成止水帷幕。
(2)设计单位在基坑内均匀布置18口降水管井,但在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所有的管井均布置在靠近地下连续墙的边跨内,不利于均匀降低地下水位。
(3)最主要的是淤泥质粉质黏土的本质特性决定采取重力降水效果不明显,因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为饱和软土,水分在其中已结合水和毛细水的形式存在,故很难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向管井处渗透汇聚,并排出土层。
1.7地基处理方案
考虑到项目的工期要求及地上钢结构已快速向上施工,为保证地上地下均衡施工,为保证工程的稳定性,须尽快对地下室工程的B1、B2及基础底板进行施工,必须加快土方开挖的速度。
与传统的大开挖土层相比,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已封闭,其下暗挖的土层已无法自然蒸发降低土层的含水量。
参照地基处理规范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须采取石灰桩加固处理的方式对该层土进行处理,在极短的时间内降低土层的含水量,同时增加土层的承载力,使得地下室土方工程顺利推进。
1.8、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T50375—2006
南京总医院4307工程施工图纸及地勘报告 2014210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13
《逆作法施工技术规程》 DG/TJ08-2113-2012
二、石灰桩施工方案
石灰桩桩径为60c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2cm,桩长按3米/层,当将上层加固后土层挖除后,随即施工下层300cm长的石灰桩。
2.1石灰桩施工准备
2.1.1、材料要求
混合料采用新鲜生石灰块,有效氧化钙含量不低于70%,对于粒径大于7cm 的人工过筛剔除,雨天对生石灰用油布遮盖严实,
2.1.2、主要机工具
高频液压振动打桩机V-450,转速为2400rpm,激振力为55T,直径600mm。
夯实工具:25Kg人工夯锤。
2.2施工工艺
2.2.1、振动打桩机成桩工艺流程
2.2.2、操作工艺
(1)施工工序,一般是先两边后中间,并按每间隔2孔的施工顺序进行跳打,不得由一边向另一边平行推进,以免挤向一边,桩位按梅花形布置,桩径60cm,等边三角形桩,间距200cm。
(2)桩成孔采用液压振动式,成孔时,控制钢管垂直度。
(3)桩管顶设桩帽,桩尖可以上下活动,以利于空气流动,可以减少拔管阻力,避免塌孔。
成孔后及时拔出桩管,不应在土中搁置时间过长。
(4)桩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候里排,同排间隔1-2孔进行,成孔后应清底夯实、夯平,并立即夯填石灰。
(5)桩孔应分层回填夯实,每次回填厚度为250-400mm,并用人工夯实。
2.3、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对石灰的质量及桩孔的放样位置进行检查。
(2)施工中应对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夯击次数等进行检查。
(3)桩长允许偏差:+500-0mm;
(4)桩径允许偏差:-20mm;
2.4施工注意质量问题
(1)格控制生石灰的粒径,增加与土壤接触面积,有效的疏干淤泥质土中饱和水分,增加其承载力:
(2)漏钻、漏填灰、桩体松:
施工中应加强质量监控,每次填灰厚度要符合规定,以防止出现漏钻、漏填灰均会对降水和加强土体产生影响。
2.5成品保护
(1)钻孔作业时,对地下钢柱及格构柱采用钢管围护,防止钻孔机械的碰撞。
(2)孔位离地下的管井3米,防止钻孔时挤压坏管井。
三、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
3.1安全生产措施
(1)项目部成立安全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为兼职安全员,实行全员安全管理。
(2)进入现场的职工,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高职工的安全和文明生产意识。
(3)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坚持对工人,临时上岗人员的安全培训。
(4)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每班组设一名兼职安全检查员,进行监督。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5)全体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戴好安全帽,严禁酒后上班施工。
(6)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设备要及时做好保养,检查工作,严禁带病运转,每班应做好交接工作和试运转工作。
(7)现场电气设备均应有开关箱,并按装触电保护开关,做到一机一闸一保险,严禁私拉电线,无证电工不得拆、接电气设备。
(8)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安全检查监督。
3.2文明施工措施
本施工场地位于市中心,且在医院内,做到现场文明施工十分重要。
为争创“文明标化工地”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本工程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文明生产与环保措施的落实。
(2)在石灰材料的运输、卸车、二次搬运时均需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扬尘。
(3)各类机械,设备、材料的堆放必须按指定位置堆放,保证现场布置合理。
四、附图
4.1原设计降水管井布置图
4.2现状降水管井布置图
4.3石灰桩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4.4石灰桩加固区域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