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选择题答案

马哲选择题答案

1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把握事物的度)。

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辩证法 )。

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9.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

10.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13.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5.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6.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人们(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1.“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1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点根本区别,其中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另一点是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16.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是(实事求是)17.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生产劳动的发展史)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生产关系)19.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用什么劳动工具进行生产)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21.国家政权主要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2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23.社会发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24.生产力之所以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是因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25.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26.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27.从实质上说,社会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9.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30.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31.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的是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实践性)2.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3.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5. 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7.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1.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12.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

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13.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农民播种小麦)1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

这件事说明(认识具有前瞻性)1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16.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相对性)17. 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生产劳动)1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19. 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的是(产业结构)20.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关系)21. 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2.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23. 国家的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24.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25.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2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尖锐化)27.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对社会进步的反抗)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9.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0.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决定人的本质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5.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6.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8.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10.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农民插秧种稻)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15.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表象)16.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生产劳动)17.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1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19.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生产关系)20.生产力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21.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2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23.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5.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26.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27.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8.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9.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30.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1.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朴素辩证法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把握事物的度)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摩擦生热)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1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抽象性)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地理环境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生产关系)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0.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1.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2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2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