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 DA联系发展的观点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C人民群众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A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 科学的实践观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单选) CA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单选) DA求实创新 B 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 科学社会主义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科学社会主义C 剩余价值学说D 辩证唯物主义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A世界统一于存在 B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 万物皆备于我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 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 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多选)ABDA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单选) D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多选) AD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 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 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 原型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单选) BA变是世界的本原 B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C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单选) B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马克思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在这句话中,“批判的武器”的含义是( 单选) CA 社会实践B 人民群众C 革命理论D 无产阶级2、马克思说掌握:“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多选)BC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 理论可以决定一切3、实践是(单选) B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 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 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4、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多选)ABDA生产实践 B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道德实践 D 科学实验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单选) A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多选)ABD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 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2、发展的实质是(单选) CA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B 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C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D 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单选) AA对立统一规律 B 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多选)ACDA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 B 同一性重要,斗争性不重要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表明(多选)BDA矛盾越多越加快事物的发展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为制造一些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D 矛盾得到正确处理推动事物的发展4、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单选) DA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特殊性1、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足”的关键在于(单选)AA把握事物的度 B 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 D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单选) C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 有其因必有其果3、形而上学否定观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多选)ACDA文化虚无主义 B 推陈出新C崇洋媚外 D 排外主义4、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单选) C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 B 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D 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5、“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单选)C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 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 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1、规律的最根本特点是(单选) DA稳定性 B 重复性 C 能动性 D 客观性2、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上,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单选) D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 B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程度C意志越强就越能实现既定目标 D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3、人们只能改变物质运动及具体形式和结果,却不能创造出任何一个物质原子,这说明(单选)CA人只能适应世界 B 人能够自由地创造世界C人的能动性是有条件的 D 人不能改造世界4、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提法在哲学上应理解为(单选) B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5、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多选)BD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6、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
如果人们将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并很快死去。
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多选) AD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 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第二章1、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单选) B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2、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单选) 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说明(单选) CA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B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C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D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产生和发展练习题1、认识的本质在于(单选) AA能动的反映 B 自主选择 C 科学评价 D 主观创造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是(单选) B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C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D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多选)BDA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多选) ABD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2、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多选)BDA人们总要追求新知识 B 人们认识过程的复杂性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D 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各种条件的限制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的是(单选)AA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B 人们对每一件事都要细心观察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认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多选)ACD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 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我主义的观点 D 反理性主义的观点1、“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
这段话的观点说明( 多选)BDA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 B 有用的就是真理C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D 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