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高考哲学漫画类型复习题

2014高考哲学漫画类型复习题

高考政治:单项选择题漫画型解题思路与技巧【解题方法】在各类高考选择试题的类型中,漫画类选择试题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山东卷高考经常考查的一种题型。

这类试题以漫画为载体,承载信息量大,取材新颖,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同时以简约的笔画、简单的情节,将现实生活中严肃的、枯燥的社会现象以一种夸张的、幽默的、讽刺的方式呈现出来,一直以来受到高考命题人的青睐。

但这看似简单的漫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类试题将漫画寓意与学生学习的课本理论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理解漫画的寓意有很大难度,同时,题肢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考生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命题者挖的“坑”中,所以这类试题考生得分普遍较低。

解答这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无章可循,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做起题来就会事半功倍。

懂此类漫画的类型。

漫画按性质可分为讽刺或揭露社会丑恶或不文明现象;表扬或赞扬社会的某种现象;对此类现象抱有不同态度的,即有利有弊型的。

按漫画的内容分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类型的。

明确漫画的类型,考生有时可在选项时进行简单的取舍。

以深刻理解漫画的寓意,通过所褒贬的社会现象,从中领悟漫画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才有可能正确的答题。

读懂漫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看漫画的标题。

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漫画的标题往往具有导向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看漫画的标题是什么,再联系画面内容,就能准确地把握漫画所反映的寓意。

特别是对一幅漫画可以表达多种意思的漫画,更应注意标题的导向作用。

其次,看漫画的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

但考生不能以单纯欣赏艺术的角度去欣赏漫画。

漫画采用简洁、幽默、夸张、讽刺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手法,针砭时弊。

作者用寥寥数笔勾勒出画面,借助画面反映出鲜明的主题,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简练的漫画上的每一画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注意画面上的每一个点所提供的信息。

这些点包括画面中的情景,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画面人物复杂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纠结。

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再次,看漫画的语言文字。

有时候,漫画语言是解读漫画的金钥匙。

漫画为了更好地反映主题,常常配有语言文字或说明性文字。

这些语言文字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对理解漫画寓意起到了导向、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

要仔细研读漫画语言,切忌不可自己想当然。

当然,漫画的标题、画面和语言文字是漫画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

要想正确地读懂漫画,应注意把上述几个方面所得到的信息综合起来思考。

全面、正确的把握漫画的寓意后,同时对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大脑中储存的课本知识,找准漫画和知识的契合点,思考得出与漫画寓意吻合的课本基础知识。

最后,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和重组作答。

了知识、答案的范围。

例如,从性质说,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从模块说是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的;从方式说是选择漫画蕴含的道理( 即“是什么”) ,是选漫画反映问题或现象的原因(即“为什么”),还是选择解决漫画反映问题的现象或问题的措施(即“怎么办”)。

由于设问的用语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考生要把握好设问,对题肢进行逐一分析,进行取舍,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反思与总结:“木桶理论”广泛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回答14、15题:1.右图漫画蕴涵的主要哲理是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B.关键部分的功能状态会对整体起到决定性作用C.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D.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受整体的支配和制约2.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这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认识的创新推动了事物的发展3.与右边漫画反映的哲理相近的成语、俗语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4.阅读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

漫画中的做法A.充分调动了个人积极性,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B.忽视了部分间相互联接,破坏了事物的整体功能C.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处理了矛盾D.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长远利益5.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

从哲学上看,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④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6.一旦生物链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结果会导致各种灾难的发生。

右边的漫画《吃》提示人们A.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B.人类活动遵循的规律是永恒的,必须按规律办事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7.下图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表明A.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7.经历长达13年之久的反复争议和修改之后,众所瞩目的《反垄断法》终于问世。

“十三年磨一剑”所包涵的哲学依据:A.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事物的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实质8.右边的漫画《成长》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旧事物无法阻挡新事物成长C.新事物是完美无缺的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可以一蹴而就9.在高三复习阶段每天都有诸多的学习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这常常让我们手忙脚乱。

如果善于按照下图所示对我们的学习任务进行管理,并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任务,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I指重要且紧急的事Ⅱ指重要但不紧急的事Ⅲ指不重要但紧急的事Ⅳ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A.矛盾普遍性原理B.主次矛盾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10.右图漫画启示我们A.认识事物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D.联系是多样的、无条件的11.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12. 漫画“教育流水线”违背的哲学原理是A.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 学生要肩负起神圣的时代使命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具有特殊性13.右图漫画《整齐划一》中的主人公A .做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B .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C .违背矛盾特殊性原理D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4.右图“圆的自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②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③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②15.阅读图8漫画,锯树人的错误在于①认为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坚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割裂 ③承认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④坚持了简单地否定一切 A .①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④16.漫画“新乌鸦喝水”给我们的启示是A .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B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C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D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17.漫画中“你竟敢坏了祖上的规矩”的观点属于A .客观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图8这种果子的树还不该锯掉吗?18.右图《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体现的哲理是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9.图10所示漫画说明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B.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20.从哲学上看,右图反映了A.人生价值在于自我满足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C.价值判断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21.右边漫画启示我们A.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人的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C.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良好的客观环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22.该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需要选择自己的行为B.要抓住时机,努力实现人生理想C.要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D.要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来衡量人生价值23.漫画《关注民生》的哲学寓意是A.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价值判断的依据B.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C.人民群众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D.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24.右图漫画中官员的做法主要错在A.没有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B.没有注意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C.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D.没有认识到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