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地球物理实习报告

(整理)地球物理实习报告

南昌梅岭实习报告姓名:王伟学号:201120290124班级:1122901专业:地球物理学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日期:2014.9.29一、前言………………………………………………………………………………………………………….1.1 本次实习的目的与任务…………………………………………………………………………1.2 工作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1.3 计划完成的实习任务……………………………………………………………………………二、放射性勘探……………………………………………………………………………………………….2.1 实习目的与要求…………………………………………………………………………………2.2 放射性勘探基本原理…………………………………………………………………………..2.3 野外工作方法…………………………………………………………………………………….2.4 成果图件及数据解释…………………………………………………………………………..三、瞬变电磁法……………………………………………………………………………………………….3.1 瞬变电磁工作原理………………………………………………………………….............3.2 回线组合选择……………………………………………………………………………………3.3 测区与测网的选择…………………………………………………………………………….3.4 仪器设备…………………………………………………………………………………………3.5 野外数据采集………………………………………………………………………………….3.6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四、EH4电磁法……………………………………………………………………………………………4.1 EH4工作原理…………………………………………………………………………………4.2 工作布置……………………………………………………………………………………….4.3 资料整理和图件编制……………………………………………………………………….4.4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五、地震实习………………………………………………………………………………………………5.1 实习目的与任务……………………………………………………………………………..5.2 地震测线布置与定位……………………………………………………………………….5.3 方法原理与工作难点……………………………………………………………………….5.4 野外数据采集…………………………………………………………………………………5.5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六、高密度电法勘探…………………………………………………………………………………….6.1 实习目的与任务………………………………………………………………………........6.2 基本原理和仪器介绍……………………………………………………………………….6.3 野外工作方法…………………………………………………………………………………6.4 数据处理与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七、磁法勘探………………………………………………………………………………………………7.1 仪器准备………………………………………………………………………………………7.2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1.1 本次实习的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是11级物探学生毕业前的一次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方面的能力并且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毕业生的一次能力提高的性质的实习。

本区投入放射性的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能谱仪RS-125及FD-3017仪器的操作熟悉放射性野外的工作方法,通过FD-3017测量土壤中的氡浓度与能谱仪的测量来寻找区域内的小型铀矿区以及矿异常。

本区通过投入瞬变电磁的主要研究工区在地下的构造的分布情况。

本区投入EH-4的目的是掌握野外仪器的工作布置及仪器操作方法,通过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查找地质岩层构造。

本区投入反射波的目的是掌握地震仪的操作及干扰波及检波器性能测试的方法查找构造。

本区通过投入高密度电法的目的是学习电剖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查找区域内构造,确定构造走向及分布情况。

本区通过投入磁法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磁法的野外工作方法,例如磁力仪噪声测试,探头一致性实验等,查找区域内构造,确定构造走向及分布情况。

1.2 工作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图1-1梅岭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图图1-2 梅岭实习工作区范围图图1-3 梅岭实习地形图梅岭实习测线安排1.3 计划完成的实习任务1. 放射性勘探1;10000射气测量和能谱测量2. 电法勘探(1) 完成不少于3条剖面的电剖面法测量;(2) 完成不少于3条剖面的瞬变电磁法测量;(3) 完成不少于30个EH4侧深点的电磁测深法的野外工作;(4) 对电剖面法和瞬变电磁法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5) 绘制电法勘探成果图件;(6) 对EH4电磁测深法数据进行处理及反演解释。

3. 浅层地震勘探完成三条测线的反射波法的数据采集(不少于50个炮点)4. 磁法勘探(1) 进行 1:5000的高精度磁测,完成不少于120个测点的此法观测;(2) 绘制磁异常等值线图及解释。

放射性勘探2.1 实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构造矿化特征,能够辨认出该区的主要岩性和找矿标志。

2. 学会按不同比例尺布置测网掌握地面测量的方法。

3. 掌握能谱仪RS-125及FD-3017等放射性测量仪器的标定及三性检查。

4. 初步学会放射性测量工作成果报告的编写及各种图件的绘制。

2.2 放射性勘探的基本原理放射性勘探又称放射性测量或“伽玛法”。

借助于地壳内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α、β、γ 射线,穿过物质时,将产生游离,荧光等特殊的物理现象,人们根据放射性射线的物理性质利用专门仪器(如辐射仪、射气仪等),通过测量放射性元素的射线强度或射气浓度来寻找放射性矿床以及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一中物探方法。

不同的放射性衰变具有特定的能谱,称为射线能谱。

各种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能量为4~10兆电子伏。

一定的放射性元素所放出的α粒子能量是一定的。

Β射线的能量可自零到某一最大值(一般低于15兆电子伏)之间变化。

γ射线有几种能量的γ光子。

某种原子核发出的各种能量的γ光子的集合,称为该核的γ能谱。

各种天然放射性元素的γ射线能量一般为几十千电子伏到几兆电子伏。

一定的放射性元素所放出的γ射线能量是一定的。

故测定放射性能谱,特别是γ射线能谱,可以区分不同的放射性元素。

例如40钾、铀系和钍系放射的γ射线仪器谱上各在1.46、1.76、2.62兆电子伏处有特征峰,故分别测定1.3—1.6、1.6—2.2和2.2—2.9兆电子伏3个能量间隔内γ射线的放射性强度,就可能区分放射性元素是属于40钾、铀系或钍系。

FD-3017测氡仪是一种新型的瞬时测样仪器,它利用静电收集氛衰变的第一代字体RaA作为测量对象,定量测定土壤、空气或水中氡浓度,其特点是没有探测器污染问题,也不存在钍射气的干扰影响,并且具有较高灵敏度,操作简便,现场课获取结果等优点。

本仪器除了应用于放射性找矿的射气测量及水化找矿的水中氡浓度测定外,还可以应用于寻找地下水源、地定予报、放化测镭、环境保护及科研教学等部门的测氡工作。

2.3 野外工作方法1. 详查1)测网布置:详测主要采用面积测量。

首先应按选定的比例尺布置测网,要求20米一个测点。

基线应该平行于测区主要构造或地层走向,测线垂直或斜交主要构造和地层走向。

基线用经纬仪森林罗盘仪或测绳测定,测线垂直基线布置。

实习中采用罗盘81定向,用测绳和地形校正板定距离。

利用花杆和明显的地形地物作为罗盘定向的标志物。

2)详查沿布置的测线按比例尺所规定的点距测量,遇到异常点加密点距。

沿测线测量过程中,要照顾测线两侧(不超过测线距)以免漏掉异常。

3)射气测量。

打孔后将取样器放入孔中,取样四周要踩紧,以免大气加入而影响测量结果。

工作中要注意抽气系统是否漏气。

遇到有水的地方,要避免降水抽入仪器中,其它的方法与详查相同。

4)质量检查:可采用自检,互检,专门检查等方式进行。

检查工作量一班不少于总工作量的10%。

本次实习中采用自检,详查、射气测量每组各检查本组有异常或有怀疑的一条测线,注意:检查的测点数不能少于总工作量的10%。

2. 资料整理1)详查、射气测量当天测的数据,应该在当天登到正规实际材料图上并上墨。

2)背景值及异常值的确定。

3)按标准图件的规定,进行有关图件的绘制。

4)图件上色原则:地层由新到老。

放射性场由低到高,颜色由浅到深,一般偏高场为淡黄色,高场为淡蓝色,异常场为红色。

3. 实际测网布置测线距50米,测点距20米,测线方向310度。

2.4 成果图件及数据解释稳定性检查:铀钾钍总道图2-1 钾道等值线图图2-2 钍道等值线图图2-3 铀道等值线图图2-4 总道等值线图瞬变电磁法3.1 瞬变电磁法工作原理瞬变电磁法的测深原理又可以“烟圈”效应形象地加以阐明,如图所示,地表接受的二次电磁场是地下感应涡流产生的,其涡流以等效电流环乡下并向外扩散,形成烟圈。

随着时间的推移,烟圈的传播与分布将受地下介质的影响,这样从“烟圈效应”的观点看,可得早期瞬变电磁场是地表感应电流产生的,反映浅部电性分布;晚期瞬变电磁场主要是由深部的感应电流产生的,反映深部的电性分布。

因此,观测和研究大地瞬变电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测大地电性的垂向变化,这边是瞬变电磁测深的原理。

当发射回线的稳定电流突然切断后,根据感应理论,发射回线中电流突然变化必将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该磁场称为一次磁场。

一次磁场在周围传播过程中,如遇地下良导体的地质体,将在其内部激发产生感应电流,又称涡流或二次电流。

由于二次电流随时间变化,因而在其周围又产生新的磁场,称二次磁场。

由于良导电矿体内感应电流的热损耗,二次磁场大致按指数规律随时间衰减,二次磁场只要来源于良导电矿体内的感应电流,因此它包含着与矿体有关的地质信息。

二次磁场通过接收回线来观测,并对所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来解释地下矿体及相关物理参数。

瞬变电磁法野外工作有动源回线组合;定源回线组合方式,一般来说,在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佳的野外工作回线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目的物的特性;地质环境;电磁噪声干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