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引言:首先我们先要认识到护理药理学这门课对我们以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人都有生老病死,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人能一辈子不与药物打交道,家人朋友同样要与药物打交道,那么如何正确用药,防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特殊情况进行紧急处理,都需要我们掌握好药理学。
而在工作中要审查处方是否合理,要跟医生进行交流沟通,如果掌握的不熟练就难以进行审查和沟通?更无法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监测,对特殊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所以说,为了我们能够帮助到身边的家人朋友生活好,帮助我们工作好,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药理学这门课程。
第一节绪论要掌握的内容:一、护理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1.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过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物的使用是对人使用,也就是对机体生理功能或细胞代谢过程。
预防:去西藏之前一般喝的红景天来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
以前教我药理的老师,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治疗:感冒吃的对乙酰氨基酚诊断:诊断某些食管、胃肠道疾病,让患者服用钡餐(硫酸钡)后,用X射线透视或拍片检查。
计划生育:避孕药药物的分类(了解):天然药物(比如青蒿素,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的抗疟药物,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被国际公认的天然药物,是WTO批准的世界范围内治疗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者屠呦呦获得美国纽约拉斯克奖,是中国科学奖首次获得这个国际医学大奖。
可谓中国从事医药人员的骄傲了)、人工合成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基因工程药物(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就是将DNA 的特殊基因区段分离并植入能够迅速生长的细菌或酵母细胞,以获得疗效更好、毒性更小或应用更方便的药物,如红细胞生成素)。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既然是相互作用就包含了两方面:其中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叫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叫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过程。
3.护理药理学: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了护理药理学的基础、目的、内容及重点。
基础:药理学理论;目的:护理合理用药;内容: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重点: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措施、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及药疗监护须知。
二、护士在护理用药中的职责作为护士,在护理用药中有哪些职责和要求:用药前: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有哪些我们应该做的工作,请某一排同学起来说一下,与课本上的内容相对照、比较。
用药时:同上。
用药后:同上。
三、护理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和目的。
目的在引言中已经提到了。
学习方法:学习药理学这门课,我们首先要清楚整本书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
课本分为总论和个论。
总论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是对我们以后知识学习的一个基础。
那么个论中,每一类药物有一个代表药,代表药顾名思义,它的作用是具有代表性的需要我们重点记忆,也是考试的重点。
那么掌握好代表药物以后我们可以将其他药物与代表要比较进行记忆。
另外对于药理的学习我们还要重视实践。
实践包含了我们的实验课程以及你们生活中的实践。
一起回顾一下第一节绪论中我们所学的内容。
课下可以把课后习题做一下,课本最后有参考答案。
第二节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最开始的反应。
药物效应: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相互作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发生的变化,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作用在前,效应在后;临床上我们一般放在一起来说,或者认为他们是等同的)药物的基本作用:就是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分为:兴奋(增强,比如药物使唾液分泌量增多,心跳加快)和抑制(减弱,比如使唾液分泌量减少,心跳减慢)。
药物作用类型: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其中局部是指药物在给药部位起效,并没有进入血液循环;而吸收作用是指药物经过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而发挥疗效)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很好理解,就是直接与靶点结合就能够起到相应的疗效;间接作用则是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比如强心苷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细胞,能够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衰竭心脏的排出量,此为直接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出量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此为间接作用)选择性和普遍性:选择性指药物只对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产生明显作用,对其他组织或器官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我们根据药物的选择性可将药物分为作用于中枢的、呼吸系统的、心血管系统等等,选择性取决于药物的结构,靶器官的结合部位,使之亲和力强,反应强。
普遍性和选择性是相对而言的,是指对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有影响。
选择性高则普遍性就低,作用范围窄,不良反应较少;选择性低则普遍性就高,作用范围广,不良反应较多;比如阿托品,对眼、心脏、腺体、平滑肌都有作用。
当眼睛不好,用于治疗眼睛的时候,其他的作用所产生的药理功能就变成了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即符合治疗目的为治疗作用,不符合治疗目的的为不良反应)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补充治疗。
如:我们感冒了发烧,一般引起发烧的原因是细菌感染。
这个时候我们用抗生素/抗菌药物来治疗是属于什么治疗?用解热药来治疗是属于哪一种治疗?补充治疗:是指原来我们身体中有这种东西,但是不够用了,那么我们通过药物补充来保障身体机能。
如维生素不足了补充维生素,补充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平时有没有人经常说这个药副作用大不要用,或者这个药副作用很小的很好?但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副作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副作用呢?我们一起来学一下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机体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也就是一切跟治疗疾病没关系的都是不良反应)。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良反应的范围更广泛还是副作用的范围更广泛?明显是不良反应的范围更广泛,而副作用是限定了在治疗量时。
那么我们平时说的“副作用”跟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副作用是不是一回事呢?并不是一回事,平时说的副作用实际上是不良反应的概念。
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就要正确使用专业词汇了。
副作用有哪些特点:治疗量(规定的剂量)危害不大、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停药后反应消失,比如扑热息痛治疗感冒的时候通常产生嗜睡的不良反应,这个影响并不大,且停止用药以后就不再嗜睡)副作用与治疗目的相互转化(阿托品的腺体抑制作用可以手术前给药避免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使呼吸不畅,此时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会导致患者产生腹胀气尿潴留等副作用;当松弛平滑肌作为治疗作用时可以用于治疗胆绞痛等脏腑疼痛,此时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会导致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可以预测但是难以避免(我们前面说了阿托品具有很多作用,那么我们用阿托品是不是它作用的组织器官就会产生相应的效应,我们能不能让它眼部产生作用,腺体、平滑肌、心脏都不产生作用啊?他们都是同时发生作用,我们无法阻止,所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预测是通过我们药物上市前的一切列的临床前和临床实验,就可以得到药物的大部分不良反应有哪些,而我们通过学习是可以获取这些相关知识的)。
毒性反应:药物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我们看用量过大,是量的问题;用药时间过长那么药量也会增加,也是来那个的问题;而对药物敏感性过高说明针对个体而言,药量也是偏高的,还是量的问题。
所以毒性反应总的来说是在量上出了问题。
同样的通过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我们是可以知道有哪些毒性反应的,所以毒性反应也是可以预测的。
那么可不可以避免呢?既然是量上出了问题,我们是不是不用那么高的量就可以避免了呀。
毒性反应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毒性反应(24小时或72小时之内出现),慢性毒性反应(3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累计:致癌、致畸胎——反应停事件、致突变——21-三体体综合症/唐氏综合症、镰刀形红细胞贫血)变态反应(超敏反应):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青霉素注射液使用前要进行皮试,用药后30min 在医院观察)继发反应:指药物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长期使用四环素广谱抗菌素,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菌群间相对平衡受到破坏,而不敏感菌群趁机生长繁殖,可引起中毒性肠炎或全身感染,这种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也叫菌群失调症。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如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物,本来是头天晚上失眠使用了药物,但是到了第二天白天依然头晕、乏力。
那么现在由于巴比妥类的药物后遗效应太严重,临床常用地西泮(安定)治疗失眠。
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加剧或复发的现象。
如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原有疾病复发,最好逐步减少药量。
药物依赖性:是指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了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
可分为精神依赖性更多是心理依赖、习惯性(停药会造成主观上的不适感,渴望再次用药,但无客观指征。
如地西泮),躯体依赖性(患者对药物产生适应状态,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烦躁、流泪、出汗、疼痛等,甚至危及生命。
如吗啡)。
一句顺口溜帮大家记忆:依副继变毒后特停。
一起复习一下本节内容(第一次课结束)一起复习上节课讲得内容,提问重点问题药物的作用机制:(1)改变理化性质:哪些性质属于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
胃酸过多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对抗或者碳酸锂对抗;注射20%甘露醇消除水肿,提高渗透压。
(2)影响酶活性:酶分为特异性酶和非特异性酶。
那么特异性酶有第二章个论上来就是胆碱酶抑制剂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
非特异性酶主要代表是肝药酶,对肝药酶活性影响的药物分为肝药酶抑制剂和肝药酶诱导剂。
抑制剂能够降低肝药酶活性,诱导剂可以增强肝药酶的活性。
(3)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胰岛素参与体内糖代谢过程。
很流行的一个减肥药叫左旋肉碱,参与的是我们机体内的脂肪的代谢过程。
能够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
可以说肉毒碱是转运脂肪酸的载体。
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中,肉毒碱提高了脂肪的氧化速率,减少了糖原的消耗,同时也延缓了疲劳。
(4)影响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摄入过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5)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维拉帕米组织心肌细胞膜上钙离子内流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
(6)影响免疫功能:免疫抑制药——糖皮质激素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免疫调节药物——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干扰素(广谱抗病毒剂)。
(7)作用于受体:受体学说有三种:1)占领学说(广泛认可):药物效应强弱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