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特征及其规划意义_唐文跃
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特征及其规划意义_唐文跃
关键词:游憩者;地方感;城市历史街区;南京夫子庙
1 引言
地方感是属于人与地方相互关系中的环境心 理研究范畴。人以特定地方为感知对象,在人的态 度、期望和目的等因素影响下形成对特定地方的感 知评价和意象,以及赋予地方的特殊意义与价值, 并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环境决策与环境行为。Steele 认为地方感是一个场所激起的人的反应模式,这些 反应是场所特征和人赋予场所的要素(如期望、目 的、情绪和偏好)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由地方产生的 并由人赋予的一种体验[1]。Steele 理解的地方体验包 括现场的感觉和想法、回忆和想象、场所的个人身份 等方面。Tuan 从体验的视角专门探讨了空间与地 方 的 关 系 ,认 为 体 验 可 以 是 直 接 和 深 切 的(inti⁃ mate),也可以是间接的、概念性的和象征性的[2]。
需要相适应,文脉、场所和场所精神得到建筑学研 调查地点。调查小组于 2007 年 10 月至 11 月期间在
究者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些也是建筑学的地方感 夫子庙步行街区的孔庙前广场、大成殿、大观园、东
研究的主要内容。邹德慈提出的城市设计的原则 市等处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2010 年 7 月做了补充
之一是体现历史的连贯性,认为城市是一本“凝固 调查,共发放问卷 1200 份,回收整理后得到有效问
地方感的影响因素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 注。Hood 探讨了当地电视新闻对于观众构建地方 性和地方感等概念的意义[8]。Campbell 以地方意象 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人们在普通的城市空间环境中 创造地方感的方式和空间中的物质事物与地方体 验质量的关系[9]。Sloan 对文化和宗教在地方感形成 中的作用以及地方感形成过程与社区感塑造之间的 联系进行了研究[10]。Lobo 探讨了邻里环境下地方感 的解释方式和开放空间在邻里地方感中的作用 。 [11] Ortiz 等运用直接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定性方法探讨 了公共空间的利用在邻里女性的地方感形成中的 作用[12]。Blizard 的定性研究探讨了在一个曾经有人 居住过的林地中儿童的地方感的形成,以及讲故事 对地方感形成的影响[13]。Billig 通过对居住在六个
古代文学氛围)、孔圣和科举文教制度、商贾文
1001~2000 22.3
化等几个方面。本文的研究区域主要是作为
2001~3000 14.5 3001~5000 6.2
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游憩场所的夫子庙步行街
>5000
4.1
农民
1.8
工人
10.4
学生
49.2
专业文教技术人员 8.0
服务销售商贸人员 4.4
街区游憩者的地方感研究对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 度结构及量表的结构效度。经检验,KMO 统计量为
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 0.839,球形 Bartlett 检验发现变量间在 0.01 显著性
南京夫子庙为案例,分析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
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历史街区的规划对
表 1 样本基本情况
25~44
26.3
企事业管理人员
10.5
盛,“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
45~64
4.8
军人
1.4
内”。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
≥65
2.1
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因而夫子庙的历 月均收入 ≤500
41.7
史文化集中表现在秦淮风情(包括六朝风月、 (元)
501~1000 11.2
性别
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
外来游客 37.8
男
53.9
女
46.1
高中、中专
20.8
大专
29.6
本科
37.1
5A 级旅游景区。秦淮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 年龄(岁) ≤14
2.1
研究生
3.3
南京文化的摇蓝。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
15~24
64.7 职业
公务员
3.8
金粉荟萃之所”,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
伴随着对现代主义割裂历史、忽视地域特征和文化 性程度评价量表采用从 1(代表“很不重要”)到 5(代
差异的批判和反省,人们对历史感、归属感、地域 表“非常重要”)的 5 分制 Likert 量表。调查对象为
性、文化特征给予极大的关注,努力发掘和创造空 南京市居民游憩者和外来旅游者。为提高调查的
间环境特有的地域特色与人文精神。与这一现实 随机性,延长了问卷调查的时间跨度,选择了多个
.752 .101 .147 4.36
.781
2.牌坊
.802 .095 .056 4.07
.825
3.书法楹联 4.乌衣巷
.777 .242 .046 4.07
.813
.735 .196 .090 3.99
.878
二.孔圣文教维度
4.18
.640
(α=0.711) 1.孔庙
.358 .643 .112 4.25
第 33 卷 第 7 期 2011 年 7 月
2011,33(7):1382-1389
Resources Science
Vol.33,No.7 Jul.,2011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7-1382-08
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特征及其规划意义
唐文跃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南昌 330013)
的历史书”,城市设计中要通过历史空间、历史遗址 卷 1149 份。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 1。借助统
和历史建筑体现和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连贯[15]。在 计分析软件 SPSS 16.0 进行分析。
城市剧变中,人们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场所体系, 2.3 问卷信度与效度
这种需要给形体空间带来情感上的重要内容,即场
因子分析发现,夫子庙游憩者的地方感具有由 秦淮风情、孔圣文教和商贾文化等三个维度构成的 结 构 特 征 。 其 中 ,孔 圣 文 教 维 度 的 均 值 最 高(M= 4.18),其次是秦淮风情维度(M=4.12),商贾文化维 度最低(M=3.56)。作为夫子庙街区的地标性建筑 孔庙和明清时期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充分向 游憩者传递了古代尊孔圣和重科举的氛围。这说 明孔圣文教的地方性特征得到了游憩者的高度认 同。
.800
2.江南贡院
.319 .742 .079 4.3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58
3.历史名人塑像
.020 .794 .284 3.97
.855
三.商贾文化维度
摘 要:地方感研究为认识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南京夫子庙为案例的研究发现,① 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具有基于历史、认同、记忆、想象的怀旧体验特征和秦淮风情、孔圣文教、商贾文化三个维度的 结构特征,孔圣文教、秦淮风情的地方性特征得到了游憩者的高度认同;②游憩者对夫子庙的历史风貌具有较高的 评价,游憩者认为夫子庙景观整体上反映的是六朝和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③游憩者对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风貌 的地方感,以及对夫子庙呈现的六朝风月、明清风貌和怀旧特征的地方性的认同具有普遍性;④游憩者对夫子庙历 史文化的体验缘于这些景观唤起了游憩者对历史场景的记忆和想象,唤起——评价机制是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形 成的重要机制。游憩者地方感研究对城市历史街区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2011 年 7 月
唐文跃: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特征及其规划意义
1383
不同的新住区和相邻旧邻里的女性的访谈,运用人 区,调查范围集中在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的核
种学的分析方法(ethnographic analysis)探讨了地方 心景区,不包括白鹭洲、瞻园、桃叶渡等地,也不包
地方的体验进行了调查,分析提炼了被试描述特别 地 方 的 五 个 相 关 的 主 题 :适 宜(rightness)、有 序 (order)、清 洁(cleanness)、平 静(serenity)、天 堂 (paradise)[5]。Sowards 的研究认为,20 世纪的美国西 部郊区具有一种基于“户外生活”概念的地方感[6]。 Durie 等以历史的视角考察了苏格兰的文化、民族和 景观,从四个主题构建了苏格兰的地方感[7]。
收稿日期:2010-10-16;修订日期:2011-04-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6100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10YJCZH082)。 作者简介:唐文跃,男,江西安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游憩地理与地方感研究。 E-mail: twy@
感形成中的行为和情感变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 括室内休闲娱乐场所。
居住环境描述的人种学分析的居住环境地方感研 2.2 问卷设计与调查
究方法[14]。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游憩者人口统计学特
国内建筑学中通常把 place 译为“场所”,同时把 征、游憩行为和游憩体验、夫子庙历史风貌表现要
sense of place 译为“场所感”。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 素等。相关事物在表现夫子庙历史风貌中的重要
秦淮河是影响游憩者地方感的重要自然地理 要素。夫子庙的历史文化和人物典故大多与秦淮
表 2 夫子庙历史风貌因子载荷
Table 2 Means and factors loading
历史风貌表现要素
因子 a,b
均值 标准差
(α=0.809)
1
2
3
一.秦淮风情维度
4.12
.664
(α=0.804)
1.秦淮河
策。
Table 1 The summary of the samples
(%)
2 研究区特征与问卷设计
基本情况 类 别
比例 基本情况 类 别
比例
2.1 研究区特征
调查对象 南京市民 18.7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