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历史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

城市历史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


! "# " " %年
第# .卷 第 ! !期
万方数据
规划实例! # $ % % & % ’( $ ) * )
风貌区的历史价值,必须对整个 地区进行周密调查,并挑选出其 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要素,这些 要素应被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所 确定的保护对象予以保护。在镇 江古 城 风 貌 区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中,将这些个体城市要素确定为 “传 统 保 护 建 筑 ” 和 “ 特 色 街 巷” ,将传统民居集中成片的区 域划 定 为“传 统 保 留 建 筑 群” , 并借鉴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划定控 制范围的方法在传统保留建筑群 周围 划 定“传 统 建 筑 环 境 协 调 区” (图 ! ) 。在镇江古城历史风 貌区中,这些要素的保护要求等 同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保 护对象的确定完全依据其自身的 张 恺 城 市 历 史 风 貌 区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编 制 研 究 客观价值,且 为“最 小 量” ,也 就是保持和延续风貌区历史价值 所必须保留的要素。 " # ! # " 建筑风貌控制 建筑风貌规划与保护对象的 分布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从城市 规划的理性角度出发,通过对规 划区内要素特征和现状制约条件 的统筹考虑,为未来历史风貌区 的改造和建设确立一个整体建成 环境的理想目标。 镇江古城风貌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中将整个规划区分为“传统 建筑风貌区” 、 “历史风貌环境控 制区” 、 “传统建筑风貌协调区” ) 。它 们 三类 建 筑 风 貌 区(图 " 分别代表了传统建筑集中、未来 仍以体现传统建筑风貌为主的区 域;保留建筑较少,在与整体环 境协调的基础上允许出现现代建 筑形式的区域;以及两者之间的 过渡地带。 " # ! # $ 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对城市建成环境空 间序列有较大影响,在历史风貌 区,建筑高度控制应维护城市传 统的街道空间尺度。 不同于一般地区的控制性详 细规划,在镇江古城风貌区控制 性详细规划中提出“保留原有建 筑高度” 。在传统建筑较为集中 的“传统建筑风貌区” ,为了避 免由于高度控制带来的城市街道 界面的单一性,维护传统风貌街 区的多样性特征,规划对此类地 图" 规划建筑风貌(局部) 区规 定“保 留 原 有 建 筑 高 度” , 也就是同一基地上的新建建筑的 高度不得超过现有建筑的高度, 而不提出具体的高度数值。 " # ! # % 历史风貌的总体结构 历史风貌区是一种介于历史 文化保护区(或历史街区)和一 般城市旧区之间的地区,规划应 兼顾对其历史价值的提升和该地 区改造活动的可实施性,为此, 规划应为历史风貌区未来的发展 确立一个可行的框架。由于风貌 区的历史性,在确定这一框架的 过程中,对历史性的城市要素进 行结 构 性 重 组 成 为 首 要 考 虑 因 素,城市功能的分布、道路交通 组织、绿地空间系统等都应以此 为基础。 在镇江古城风貌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中,对体现历史特征的建 筑和城市空间进行了梳理,为其 确立一个未来发展的系统,这一 系统是规划中的“历史风貌展示 带” ,这条展示带将规划保留的 传统 建 筑 群 以 传 统 街 巷 串 联 起 来,使风貌区的各种历史性要素 能够从多种城市要素中显现出来 (图$ ) 。从未来的发展而言,展 示带将作为镇江古城风貌区中的 一条游览路线,展示古城特有的 “传统风貌区” ,其周边的环境将 受到 保 护 性 要 求 较 高 的 建 设 管 图! 规划保护范围
! "! & & ’年
第! (卷 第 # #期
万方数据
规划实例! ) * + + , + -. * / 0 /
由于地块划分的规模小,为 了便于相邻地块可能出现的统一 建设,该规划从实施的灵活性出 发,未界定相邻地块的建筑退界 线,只要建筑间距、侧间距与消 防通道满足当地的城市建设管理 规定,允许在相邻地块统一建设 中跨地块边界建造房屋,但其他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必须严格按 照各地块的控制指标。 ! " ! " ! 对一般城市建设规范的 突破 不同的规划建设方式直接影 响到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由于建 设方式为“保护地区”和“保留 地区”的地块,均采用只拆不建 的方式,因而镇江古城风貌区控 张 恺 城 市 历 史 风 貌 区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编 制 研 究 制性详细规划只对“更新地区” 提出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在影响 “更新地区”控制指标的各种总 体层面的要求中,建筑风貌规划 起着关键的作用,规划的各项控 制指标,正是实现建筑风貌目标 的手段。 城市历史风貌区的城市肌理 往往由于历史演变的时间较长而 出现一定的特殊性,并普遍表现 出建筑密度较高,而建筑间距较 小,若按照现行的城市建设管理 规定来衡量,则这些地区的建筑 密度、绿地率及建筑间距均难以 符合 规 范 要 求, 均 必 须 进 行 改 造,这与建筑风貌规划要求维护 城市肌理特征的目标往往是背道 而驰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代 表传统建筑不符合现代城市居民 对于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要求,我 国的传统民居多呈现内向庭院、 对外封闭的特点,这种特点体现 了地 方 性 的 居 住 习 惯 和 人 文 传 统,其舒 适 性 并 不 亚 于 新 建 住 宅,且在现代城市中仍有继续使 用的可能性,只是不能够套用现 行的技术规范。为了维护和发展 传统城市街区的肌理特征,对于 历史 风 貌 区, 应 允 许 对 建 筑 间 距、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建筑密 度和绿地率等突破一般城市地区 的建设规范要求。什么样的规范 带来什么样的城市,历史风貌区 中对技术规范的突破应包括一定 范围内的新建建筑,特别是传统 ! 结语 城市历史风貌区的形成往往 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进程,有其发 展的自身规律。对于这样一类地 区,规划应顺应其发展的自然规 律,而不是人为地粗暴干涉,更 不能按急功近利的方式推倒一切 重来。城市历史风貌区本身的发 展历史就是其价值的一部分,这 类地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也应当 是渐进的,规划编制不仅要考虑 当前 即 将 启 动 的 改 造 活 动 的 需 要,还必须为该类地区未来的持 续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城市的历史价值是一种不可 再生的资源和财富,随着历史的 推进,这种财富将会不断增值, 历史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比区位价 值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 必须看到,与历史文化保护区或 历史街区较为单纯的保护方式不 街区周围的新建筑,以使街区特 征完整化,并创造有别于城市其 他地区的鲜明特色。 例如 对 于 建 筑 密 度 和 绿 地 率,镇江古城风貌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中建筑风貌属“传统建筑风 貌区” 或 “ 传 统 建 筑 风 貌 协 调 区”的地块,地处传统民居集中 成片的区域,高密度、内向性是 这类地区建筑环境的典型特征。 为延续这样的特征,规划对这两 类地区中建筑限高小于 # $ 的地 块,建 筑 密 度 控 制 可 高 达 % & ’ ( ) & ’,用地面积越小,则建筑 密度越高,而相应的绿地率可减 少到* ’( ! & ’。 而对于机动车停车问题,在 “保护地区”和“保留地区” ,规 划道路系统尽可能使机动车能够 进入每个地块。但由于传统街巷 的小尺度,加上地块划分规模较 小,某些地块确实难以进入机动 车,若必须做到机动车进入每个 地块,则需以拆除传统民居及改 变传统街道尺度为代价。在这种 条件下,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建不 能按一般规定来计算,只能实事 求是,按实际条件进行配建,并 依靠 社 会 停 车 场 的 方 式 进 行 补 充。 同,对历史风貌区中的历史性要 素应进行有选择的保留,如何选 择则建立在对现状条件和历史沿 革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也就是在 规划研究中应经历一个重要的评 价过程。规划编制应最终将历史 资源优势的发挥结合到改造活动 中,在提升历史风貌区区位价值 的同 时, 深 化 其 文 化 和 历 史 内 涵。在这方面,城市历史风貌区 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所包含的内容 应比一般城市地区的控制性详细 规划向深层次有所拓展。 在我国目前的规划管理体系 中,历史风貌区可以说是介于历 史文化保护区(或历史街区)和 城市一般地区之间的中间层次, 实质 上 它 就 是 城 市 旧 区 的 一 部 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 限。我国城市中大量等待改造的 旧区,它们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历 史性,对这些地区的改造应当怎 样进行,在保留和拆除新建上往 往存在较大的分歧,而这种分歧 还受到改造成本与回报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必须为此类地区的建设方式 提出理性控制,在维护城市肌理 特征和需要大规模改造的两难境 地中,规划应寻找两者之间的平 衡点,起到统一认识的作用。城 市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旧区中的 一种 历 史 价 值 被 普 遍 认 可 的 特 例,实质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编 制的观念和方法可推广到其他的 城市旧区,将规划编制的出发点 建立在延续城市历史特征的基础 上,走出改造就是拆除新建的误 区,推进改造活动的理性实施。
痕迹,而其中的城市要素的类型 也因形成于不同时期而呈现出不 同特征,体现了城市地区自然发 展的过程。对于一个城市地区而 言,多样性提供了一种良性发展 的基础,并使该地区中单项建设 具有多种可被接受的可能性。 ! , ’ 生活性 历史风貌区是一个城市生活 仍在自然延续的地区,它所反映 的历 史 是 活 生 生 的, 实 实 在 在 的,代表着城市从过去走向未来 的历史轨迹。城市要素是城市生 活的载体,城市历史风貌区虽然 在历史要素的集中性上相对弱于 历史文化保护区或历史街区,但 却反映出更为真实的城市生活, 因此可以说它所承载的文化遗产 的内涵也更为丰富。 ! , - 改造性 我国目前的历史风貌区,通 常都经历过历史上一定阶段的繁 荣时期,并奠定了保留至今的地 区特 征。 但 在 城 市 发 展 的 进 程 中,这些地区中的很大一部分因 多种历史原因而逐渐衰败,这些 地区 虽 被 称 为“历 史 风 貌 区” , 但其建成环境的质量往往与这一 名称不相符合。这类地区具有一 般城市旧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口密度过高,建筑年久失修, 质量逐渐下降,长期未得到有效 整治,普 遍 缺 乏 基 本 的 生 活 设 施,城市公共环境质量低下,通 行不畅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