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之犯罪(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刑法之犯罪(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对象, 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具体要件。
讨论:思想构成犯罪吗?
犯罪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思想, 因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 要看这人是否实施了触犯《刑法》的 行为,而不是是否有犯罪的思想。我 国没有“思想犯罪”。
盗窃 (犯罪)
应受刑 2016年4月10日晚,小勇为筹集上网经费, 罚惩罚 手持一把水果刀,拦截一位下班女工,强行索要 刑事违 100元钱,110接警并迅速破案。 性 法性
请问:在该案例中,小勇的哪些行为构成犯罪?
案例分析:四川某大学19岁学生小勇不思进取, 吸烟、打架、辱骂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他最近又 迷上了网络游戏,开始旷课、夜不归宿。2016年 社会危 4月2日,小勇盗窃寝室室友现金1200元,很快 害性 挥霍一空。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 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 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 为。
201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共15条,于2013年 4月4日起施行。 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 ―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2、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 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3、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万元 至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
对法律的无知
所以,我们应该……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 高法律意识,绝不违法 犯罪。
32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 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 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 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 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 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 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 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目前我国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频繁,犯罪发生率逐年提高。 加强法制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保证,也是有效预 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手段。
案例分析:四川某大学19岁学生小勇不思进取, 吸烟、打架、辱骂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他最近又 迷上了网络游戏,开始旷课、夜不归宿。2016年 4月2日,小勇盗窃寝室室友现金1200元,很快 挥霍一空。 2016年4月10日晚,小勇为筹集上网经费, 手持一把水果刀,拦截一位下班女工,强行索要 100元钱,110接警并迅速破案。 请问:在该案例中,小勇的哪些行为构成犯罪?
2013年8月1日起四川将实行新的盗窃罪具体 数额执行标准。新标准确定:
1.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六百元以上的,为"
数额较大";牧区偷牛盗马价值三千元以上的,

为"数额较大"。
2.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五万元以上的,为"数额
巨大"。
3.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三十五万元以上的,为" 数额特别巨大"。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 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 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 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①故意 ②过失
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 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 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 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两个问题
抢劫罪
实施危害社会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 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① 16周岁以上 不构成任 ② 14-16周岁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 8种严重犯罪: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 何犯罪 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精神病人 间歇性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又聋又哑的人 醉酒的人
刑法 之 犯罪
Review about basic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a niubility method
2016.6 祝茜
几个案例
2013年3月31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 研究生林森浩将剧毒化学品二甲基硝铵原液投入寝室 饮水机,4月1日,其室友黄洋从该饮水机接水饮用后 出现呕吐等症状,随后病情加重,于2013年4月16 日下午不治身亡。随后林森浩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 2014年2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 人罪判处林森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林森浩 提起上诉,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 审维持原判。同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其死 刑, 12月11日,林森浩被执行死刑。 复旦投毒案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 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 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 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 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成立!!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思想不构成犯罪,言论能否构成犯罪呢? 有人提出,我国宪法中规定有言论自由, 刑法中仅规定了行为犯罪,而没有规定思 想犯罪,因此,言论不能构成犯罪。这种 说法正确吗?
参考答案
单纯的思想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不能构成犯罪, 但言论是思想的表现方式之一,是一种行为。 如《刑法》第 105 条第二款:“以造谣、诽 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 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 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 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 政治权利。”
同样是违法行为,为什么有的人要 判刑坐牢,而有的人不用?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吸毒 一般违法
为了获得毒资满足毒瘾
贩毒 抢劫 (犯罪)
当达到聚众斗殴,多次参与, 打架 (一般违法) 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情节时 斗殴 (犯罪)
当达到盗窃数额较大或特别巨大,多次盗窃
偷窃 (一般违法)
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或盗窃文物情节严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