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硕刑法学:犯罪的定义

法硕刑法学:犯罪的定义

犯罪的定义
1.《刑法》第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该“但书”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2009单选第2题)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予刑罚处罚
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考察知识点】但书的意义
【重要程度】★★
【解析】《刑法》第13条所规定的“但书”的存在意义就在于避免将只有轻微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犯罪化,给行为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不仅仅是对司法资源的节省,更是防止轻微违法行为犯罪化的有力保障。

因此,“但书”所针对的对象是违法行为,而非犯罪行为;“但书”的存在的确赋予了司法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仅限对轻微违法行为的自由裁量,而非犯罪行为;D选项中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的说法是正确的,当选。

【答案】D
【拓展】《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定义的规定。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

”“但书”指第13条中的“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

“但书”的核心作用在于通过对犯罪的实质特征提出定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全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做出刻板教条的判决。

其意义具体表现在:(1)但书使得犯罪概念既有定性也有定量要素;(2)但书赋予司法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3)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但书区别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提供了划清罪与非罪的基本标准。

违法行为不等于犯罪行为,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

2.依照我国《刑法》第13 条的“但书”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条件是( )。

(2014非法学单选第3题)
A.情节轻微的 B.危害不大的
B.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考察知识点】但书
【重要程度】★
【解析】《刑法》第13条“但书”明确规定符合刑法关于犯罪的定性描述的行为,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答案】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