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点符号用法讲解

标点符号用法讲解

标点符号用法讲解一、标点符号分类:1、点号7个:句末点号。

?!句中点号、,;:二、主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一)问号1、问号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注意:(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如:a、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b、到底怎么办,(也可用?)去还是不去?c、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2)选择问句,句中用逗号,在句末用问号。

如:a、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b、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如: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你就去吗,小栓的爹?(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如: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特别提示〗选择复句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相对独立的几个问句,每个问句末尾都用问号;主语后置的句子,问号用在主语后面;并不要求回答,只在于陈述一件事情,句末不用问号。

如: 1、只有一张票,是你去?还是我去?(,)×2、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怎样才能扩大销路?√3、到底去还是不去? 我的小姑奶奶。

(,?)×4、她反复品味着,不知道他的话是赞美,是奉承,还是讽刺?(。

)×2、问号误用。

①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②为什么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为什么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关键是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出了问题。

(连续问,各问句后均用问号)③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谈一谈的。

(中间问号误用)④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应该不应该谈?(陈述事实改为,)⑤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但我一定会去接他。

(陈述事实改为,)⑥怎么啦?你。

(倒装句改为,?)⑦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的是水还是泪?(已充当了谓语动词的宾语,前一“?”改“,”,后一改句号)⑧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充当主语,改为逗号)⑨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吧了!” (间接陈述句,问号改为逗号)10、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充当宾语,改为逗号)(二)感叹号1、感叹号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注意:(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如:多美呀,秋天的北京!(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如: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4)不是句末不能用叹号。

(5)陈述句、语气平缓的祈使句,要用句号。

如如:1、他在讲话中首先表示向全体党员,特别是向我们的老前辈、老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同志的敬礼! 2、让我们出去散散步吧! 3、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4、太精彩了!这场比赛!5、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

(三)顿号1、顿号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

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

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注意: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1)距这里二三里。

(2)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3)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4)初中一、二年级2. 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 (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如: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九六年试题:……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4. 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成分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1)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3)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如: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间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间用顿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水平。

8. 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如: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点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顺序不能变。

如:A、B、C和D 这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

10.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如: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补充〗序次语和标点:用“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等,后面用逗号;用“一”“二”“三”等,后面用顿号;用阿拉伯数字时,后面用小圆点;数字外边用了括号,不另用点号。

注意:不表示并列关系的概念之间不用顿号;概数之间不用顿号;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集合词语不用顿号。

如如: 1、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

(包容关系)2、看上去她只有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概数)3、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带来了新剧目。

(并列中又有并列)4、中小学生(集合词语)(四)逗号1、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可以用在主谓之间。

如:这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怎么啦,你?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如: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3. 用在句首状语后如: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4. 用在独立语后如: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

(注意: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5. 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6. 用在后置定语前:我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五)分号1、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如: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如如: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洲、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2、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1)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分号表示并列复句第一层的关系,如果不表示这样的关系就不要用分号;前后没有逗号,不要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不能再用分号。

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我国养蚕、纺织、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两层之间是递进关系,不能用分号。

)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六)冒号1、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A 用在称呼语的后边,提起下文。

B 用在“说、想、是、证明、认为、宣布、指出、告诉”等词语和“如下、如如”等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

C 用在总说性和解释性词语后面。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作业到深夜”。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转述的不能用冒号。

(人称发生变化)如: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3)如果后文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用冒号就肯定有停顿)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如:a.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B.“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c.“落后就要挨打。

”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6)冒号还可表总结。

如: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是这些。

(7)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如: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8)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刻着”没有提示性,去冒号。

也可以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特别提示〗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冒号后面不能套用冒号;前后都是同一个人说的话,“某某说”放在中间,“说”后不用冒号,用逗号。

如:1、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句内短暂停顿不用冒号)2、“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七)省略号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