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哭闹怎么办

孩子哭闹怎么办

主题:孩子哭怎么办--孩子的眼泪常常令你抓狂吗?孩子哭闹,是每位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最令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面对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声,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孩子的眼泪常常令你抓狂吗?那本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应对孩子哭闹。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四个部分来和大家学习,孩子哭怎么办?第一部分:我们主要分析孩子哭的原因,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第二部分:我们主要学习哭闹可能导致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第四部分:要带给大家的是处理孩子哭闹的7大小妙计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第一部分:孩子爱哭的6大原因。

原因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以天生气质来说,就是“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

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

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那对于先天多愁善感的孩子的哭闹,家长该如何应对呢?这里给大家建议两条对策:1.心平气和的教导 2.耐心细心地教导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原因2:哭是孩子获取的手段也就是要挟的哭,把哭当成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如:孩子想要小汽车因得不到满足而大哭!现在的家长孩子生的少,太过宝贝孩子,对待孩子哭闹问题是让独生子女家长最头痛的事。

打,舍不得,哄,他不听,往往是以屈从孩子的要求为代价,结束孩子的哭闹行为。

而这恰为孩子下一次哭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使他下一次哭得更凶,闹得更欢,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看孩子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家长心软,目的达到,这样循环导致哭成了孩子达到目的的有利武器!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应该说,孩子哭闹是家长溺爱娇惯的产物。

被宠爱的孩子喜欢以我为中心,由着性子要求大人干这拿那,稍不满足他的要求就躺倒在地,大哭大闹。

当孩子发现只要哭,就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和妥协的时候,哭就变成了孩子有力的武器,百试不爽。

到了这个时候,孩子就变成了一个爱哭的孩子。

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是家庭中最常见而又令爸爸妈妈最感束手无策的事情。

孩子哭闹常常是因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提出“抗议”,或者“逼近”父母“让步”。

那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怎么办?父母如何有效地加以制止? 我建议,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不妨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来处理:一、冷处理;二、转移注意力;三、强制执行。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冷处理?(一、冷处理)一旦发现孩子是在“要挟”时,可以采取“冷处理”,也就是不理他,告诉他:“好好说,不然我不理你。

”或者明白地告诉他:“妈妈不爱听宝宝哭。

等你哭完了妈妈再来看你(或者给你某种你要的东西)。

”不强迫孩子马上停止哭闹,而是静静地坐在一边,或者干脆去干别的事,等待孩子“冷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使他认识错误,感到大哭大闹“要挟”不了父母,只有合理的要求,爸爸妈妈才会给予满足。

如果属于爸爸妈妈的错误引起孩子哭闹,则应勇于改正。

孩子一旦停止哭闹,立即满足他的要求。

几次之后,孩子就有了经验,不再用哭来威胁成人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家里成人的意见有时是不一致的,一个管孩子,另一个舍不得让孩子哭,其结果就是力量抵消,助长孩子的哭闹要挟。

当独生子女滚在地上大哭大闹时,面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应不动声色,也可以选择走开干别的事情,不理睬他。

哭闹,本质上讲是孩子对家长的一种试探,是想引起家长重视的一种手段。

你理睬他、去哄他,你就无形中鼓励了他的哭闹行为。

您不理他,他的哭闹失效了,哭闹的动力没了,一会儿也就停止了。

“家长的冷淡态度一定要持续一段时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做法会引起家长的不愉快,让他在心中产生小小的敬畏,以后就会减少不合理的要求。

”(二.转移注意力)如果有极任性的孩子哭闹不止,怎么办?家长可以利用转移他注意力的方式,如打个手机,说一件比较复杂的事(就当孩子不在场),讲个小笑话,引起他的好奇心,他会忘了哭。

我相信只要家长心里不存溺爱之心,对付孩子的办法总会有的。

还应该提醒的是,父母的意见一定要一致,不能有一方心软,否则孩子的闹哭是止不住的。

请大家记住:越是孩子感兴趣的事,越能更快地把孩子从哭闹中引开,如让孩子玩喜爱的玩具,或打开电视,让他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

(三、强制执行)首先家长们要分清楚了,哪些东西是可以给孩子的,哪些东西是坚决不能给的!不能给的坚决不能给。

原则性一定要强!“这三种方式其实都很简单,关键是家长执行的时候,能否狠得下心。

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很容易看透父母的心思。

所以,家长一定要坚持住原则,不能给的东西坚决不要给。

”另外我提醒家长:采取冷处理不理睬宝宝时,全家要保持一致,尤其在有祖辈代的家庭。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最好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

可以先由一个家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严厉的批评,告诉孩子不同意他的不合理要求,其他的家长则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法,引导孩子去关注另一件他有兴趣的事,让孩子逐渐淡忘前面不愉快的事。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自立的环境,让孩子长期耳濡目染以及亲身实践来逐渐养成早期良好习惯。

比如鼓励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玩具、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以上是如何制止孩子要挟的哭的正确做法!有正确做法,就有错误做法!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是不利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制止孩子哭闹要挟的错误做法)1、用物品或许愿方式哄骗。

这种做法有什么危害呢?哄骗也许一时有效,但时间长了就会失灵。

长此下去孩子会懂得哭闹发脾气的作用,爸爸妈妈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

2、恐吓和打骂。

我们说恐吓和打骂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恐吓与打骂也许会奏效一时,但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变得固执,无法管束,或者产生惧怕和自卑,形成懦弱的性格。

3、迁就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也就是什么事都按孩子的要求去做。

孩子开始哭闹时,父母生气,随着孩子哭闹时间的推移就心疼起来,认为孩子还小,就给以迁就,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养成孩子以哭闹要挟达到满足个人欲望的不良性格。

家长这种溺爱孩子的办法千万不可取。

4.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其他成人,有的爸爸妈妈为讨得孩子的欢心,企图以此来制止孩子的哭闹要挟。

这种方法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做会助长孩子将错误转嫁给他人的心理,削弱成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或使孩子哭闹得更凶,并为以后教育孩子带来很大的被动影响。

原因3: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由于家长或带孩子的人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动作来表达。

(对策)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应尽量教孩子用语言表达、描述自己的感受。

孩子说不出来时,耐心地诱导他,多说,多猜,多用语言沟通,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会用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了,孩子也不再愤怒地哭了,当然也就发展不到“要挟的哭”了。

原因4:常常被父母所忽略如果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

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

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不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表现出来的是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特别是有客人时,孩子有时会感到被忽视,而故意“不听话大哭”引起大人注意。

对策:事后可以跟孩子讲: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语言表达,如“我觉得没人理我!”平时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原因5:身体难受的哭冷了,热了,饿了,渴了,衣服穿得不舒服了,被蚊虫叮咬、身体受伤了,都会哭。

告诉大人:我不舒服,需要照顾对策:多给孩子一些安慰原因6:因失败而愤怒的哭下面我们进入课题的第二部分,孩子爱哭导致的问题孩子如果还是爱哭的话,这个不良习惯如进一步发展,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严重性有以下几种:(1)霸道无理,也就是只占便宜不吃亏,已经成为或者说正在成为一个不受小朋友欢迎的人;(2)娇气,也就是说受不得一点委屈,长大以后很可能性格软弱、过于敏感,养成压抑的个性;(3)多愁善感,这样的孩子容易生活在幻想当中,落落寡欢,消极处世。

(4)爱挑吃挑穿;(5)自私任性幼儿的家长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从小细致地观察,认真地倾听,耐心地理解,分辨孩子的哭声,同时还要尽量让婴幼儿少哭、不哭,积极地鼓励他们多笑、多玩、多听、多说,那么你一定不会养出一个爱哭的孩子。

这部分我们就简单一带而过,下面我们进入第三部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孩子任性父母是主因案例1--“要一样东西,哭到有,才罢休!”“不让玩玩具、不让看电视就是不吃饭!”“只要不及时满足他的要求,就拼命大哭大嚎!”……“每到吃饭时间,福州的陈女士就很头疼。

她的女儿淘淘吃一顿饭,至少要有三个人手。

一个拿碗,一个喂饭,一个表演节目。

“有时,她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大家轮流着哄,不哄就哭闹,简直可以组一班马戏团了!”陈女士调侃地说。

看完案例,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其实孩子任性,多半是由家长造成的!孩子的不良行为,跟家长自身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看:1.孩子要一样东西,哭到有才罢休,这是因为你曾经让他获得经验:哭了,就一定有!不好好吃饭,是因为他们知道不吃饭你会心疼,而且不可能把他们饿着!家长总是过于担心孩子,怕孩子磕着碰着,饿着!2.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常常是有求必应,有要求就轻易满足,长此以往,孩子才出现了许多任性行为。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在其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滋生出很多很多要求,而许多家长,往往是因为心疼孩子,怕他哭、怕他闹、怕他饿、怕他不高兴,于是就尽快无条件、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日积月累,就使孩子形成了不讲理任性的性格。

”孩子的任性是如何形成的呢?当孩子的无理要求第一次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用哭闹等方法索要,家长一般不忍心看宝宝哭闹,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妥协让步;到了第二次孩子再哭闹时,家长往往会意识到,这次要坚持原则了,可是当孩子哭闹得更厉害时,家长又常常因为心软再次妥协了。

就这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从被拒绝到最终得到满足”的过程,无形中助长和负面强化了“孩子用哭闹解决问题”的任性行为。

其实,“任性”的孩子最初的哭也不过是“私事”,就是因为不高兴,根本没想到“哭”能解决问题——一哭就有玩具了,一哭就有人来关心了,一哭就能出去玩了,一哭就不会挨骂了,一哭就万事大吉了……于是,“哭”由最初的情绪表达“进化”成了一种“需求满足策略”,一旦有什么要求不被答应,就“哭”得大人们非答应不可。

也就是说,“哭”与“任性”之间如果有关系,也是成人干预的结果。

其实,孩子的行为问题根源大多出在家长身上!如果家长能调整育儿心态,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接下来的案例2,是美国一位家长的教育经验,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一下!案例分析2--让孩子认识哭不能解决问题一天,小卡尔忽然莫名其妙地啼哭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