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哭的孩子怎么培养

爱哭的孩子怎么培养

1、对孩子的敏感你也要敏感。

他往往感受到的疼痛更厉害,你就不应该和他开玩笑,要承认他的疼痛的真实性。

对他的痛疼要表示同情和理解。

2、要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

低自我价值的孩子更敏感、哭得更多。

因此对他们的成就和好行为要大力表扬。

你一定不要对他们要求更多,也不要要求他做超过他的能力的事。

3、不要助长他的哭。

哭,既不需要奖励也不要惩罚。

家长对待哭应该是中性的。

分散注意力可以使眼泪变干,如果不行,则给以一张安慰的处方。

如果一次紧的拥抱有用,就多用这种拥抱。

4、帮助他们把感受变成语言,放他们把事情说出来,这样可以减少哭的需要。

5、你自己一定要冷静,敏感的孩子会发现你的焦虑、愤怒、伤心等,藏也藏不住。

如果你真是很烦燥,也可以和孩子说,这比让他猜你怎么回事要好。

孩子不必要分担家长的烦恼。

的敏感的孩子很可能会因家长的小小的焦虑而哭个不停。

6、不要只是批评,要表扬和批评都用。

比如孩子拫高兴地赞许你他自己洗了手了,你一定要表扬他这一点,顺便提一下如果不把水洒到地上就更好了。

不要看不见他自己洗了手,只看见洒了水。

这样,他的哭会减少很多。

7、对敏感的孩子一举眉、一摇头表示不赞同,就可以了。

不必大声训斥。

8、孩子有时哭,并没有多么具体的理由,有时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家长也就没有必要去研究他哭的原因。

9、有时孩子哭了,不必马上去安抚,如果他只是一时情绪不好,会自我调整的。

你的介入,有时反会助长他的哭。

10、不要给孩子贴上“爱哭儿”的标志,不要当别人的面谈孩子的爱哭,保护他的自尊心。

11、不要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好哭的事,孩子的哭,毫无理由。

需各比较敏感的孩子对于一点小事(如跌倒了,被椅子碰了一下,搭高楼搭不成,拼图拼不上等),都会看得很大,并且引发情绪反应:“哭”。

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同情他的情绪反应,帮助他解决“小事”造成的问题。

1.父母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2.制订目标
3.磨练意志需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4.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及时鼓励,哪怕是点滴的进步
6.教孩子学会为自己加油鼓劲
意志品质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

一个小孩子、幼儿和小学低年级会表现出意志品质的初步状态。

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意志品质的各个因素发展很快。

因此,必须从小抓紧意志品质的培养,一点也不能放松。

那么,父母们应该怎样进行培养呢?有专家表示:意志品质应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行动中培养。

·父母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尝试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孩子进取心的又一要素。

目标对激发进取心十分重要。

没有目标便没有动力。

但目标必须适当,目标过低没有推动作用;目标过高而达不到,便会挫伤信心。

因此,父母应协助孩子制定适当的目标。

制订目标
完美父母易教出自卑儿童
别把父母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磨练意志需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一般,性格懦弱的孩子,意志品质大都较为脆弱,做父母的就更应放手让他自己活动,积极鼓励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而对于天性活泼、好表现自己的孩子,也要多指点,多约束,给他创造“逆境”,多设障碍,以磨炼孩子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
让孩子与挫折握手言欢
面对挫折,要做得更好
但孩子经受挫折并不是越多越好
在挫折教育中,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要让孩子在不断的挫折中接受挫折教育。

”似乎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心理学家们为挫折这样定义:“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既然挫折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就绝不该是越多越好。

因为,过多的挫折,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所以,挫折教育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不应该超过必要的限度。

·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孩子在进行尝试中会遭遇失败的经历,但父母是不能为了“爱”他而代替他从事探索活动,仍应让他独自活动。

只有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等孩子最终实现目标后,他才会会在兴奋中体验那分与众不同的成功和满足。

从而达到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的目的。

·及时鼓励,哪怕是点滴的进步
不要把孩子看扁,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被发现、被肯定、被激励。

要让孩子体会成就感,要挖掘孩子的潜能,就要懂得为其喝彩。

因此,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而不是等到孩子完全达到要求后再表扬。

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
告诉孩子,你真棒
·教孩子学会为自己加油鼓劲
孩子需要激励。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这些激励不仅要来自于外部(父母),更要由内部(孩子自己)发出——自我激励。

教孩子学会对自己说我很棒
自我激励,给孩子学习热情
· 毅力也称意志力或坚持力,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品质之一,日本家长普遍十分重视孩子毅力的培养。

如下是他们种种培养孩子毅力的方法——
▲习惯成自然。

孩子看“小人书”时,不妨要求他们从头至尾看完后再换另一本。

孩子画一幅画时,务必请他们有始有终。

孩子学洗自家衣服时,绝对不准借口累或手疼而半途而废……长此下去,习惯便成自然,“坚持”也不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了。

▲有意让孩子吃点苦。

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裕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由此可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上学挤公交车,在赤日炎炎下赶路,或裸身冬练等等。

▲自信与毅力息息相关。

自卑者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

▲加强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锻练不仅可增强体质,而且还可增加心理承受能力——这与培养毅力实际上是一回事。

▲鼓励孩子一心一意做某件事。

孩子的兴趣常常会很快转移,因而不少孩子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电脑、后天再学绘画,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学好。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对培养毅力往往起负面影响。

▲家长须作出表率。

如果家长自己都缺乏毅力,那么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是一句空话。

▲遇到困难多作鼓励。

对尚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孩子,在接受意志力考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意志消沉往往是难免的。

此时,来自家长、教师乃至小伙伴的鼓励至关重要。

一旦在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下鼓起勇气度过了难关,意志力即像打铁似地得到了有效的锤炼,本身就意味着心理素质的某种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