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第一讲 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 至今人们已分别从“影响因素”“教学环 节”“审美对象”等角度,将教学艺术划分为不 同的种类。
• 1、从教学影响因素的角度,教学艺术可分为: • 教学环境艺术、 • 教学技术艺术、 • 教学态度艺术。
2、从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的角度, 教学艺术可分为:
• 备课的艺术、
• 教学过程艺术(包括导入的艺术、访谈的艺术、问答

激发兴趣
内驱力
自主参与
•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喜爱或者关切的情 绪。
• 兴趣产生的三个基本因素: 1、掌握了学习对象的基础知识。 2、看到了进步,尝到了甜头。 3、受到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吸引注意
向心力
专心致志
• 常言道:人心所向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学 习亦然。 • 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是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二是教学内容新鲜有趣。 三是教法富有变化。
启迪思维
创新力
动脑思考
• 思维是指人的理性认识活动。 • 即指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 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 怎样激活学生思维呢? 一是善于围绕教学重点抛出问题。 二是善于把讨论、辩论等“对话”活动引入课 堂。
教得鲜活
功利力
乐学会学
• 鲜活是指教学内容“新”,是指教学方法
教 学 艺 术
遵循教学规律
表情 色彩 音响 图象
运用教学原则
创建教学情景
取得最佳效果
教学艺术有两层含义,
• 一是指教师力求达到的审美化、艺术化的教学境界, • 二是指教师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所创造的艺术 化教学活动。
• 教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
• 也是一种“艺术的教学境界”。
教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
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
--沈明龙
名家语录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研究 “教学”必要,研究“教学艺术”更为重要。
名家语录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 而课堂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 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
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
第一讲
教学艺术概述
一、艺 ·艺术 ·教学艺术
(一) 艺
(甲骨文)
把树种活种好的劳动技能技巧。
(二)艺术
罗丹:“艺术就是情感”
列夫· 托尔斯泰:“作者体验过的情感,感染了
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
克来德· 柯伦:“达到了某些要求的创造性的 仁·
工作便是艺术。”
艺术(Art)的内涵讨论
一是指“技艺”、“技能”(技艺能力)。如技术工种、 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或专门形式的技能。 二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思维与方法艺 术)。如生活艺术、领导艺术、管理艺术。 三是指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构成 形象以反映和表达演讲者、作家、艺术家等的思想感情 的形象化表现(表演、口才、书写的艺术)。
“活”。鲜活的教学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 需求;“鲜活”的教学才能有生命力,才 有魅力,才能抓心。
教会应变
机智力
灵活运用
• 应变,即指学生善于“举一反三”,善于
“活学活用”,重在把学生教“活”!应 变力是一个学生机智力的表现。
给予享受
审美力
变苦为乐
• 所谓“享受”,是指教师巧妙的做好以上
五个方面,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增进了身心的健康, 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教学相长
一层
二层
(教师) 激发兴趣 吸引注意 启迪思维 教得鲜活 教会应变 给予享受
内驱力
向心力 创新力 功利力 机智力 审美力 外因与内因 相统
(学生) 自主参与 专心致志 动脑思考 乐学会学 灵活运用 变苦为乐
情 结合 智
高 效 率

三、教学艺术的分类
状态。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没有艺术。
名家语录
常听人们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 受,这正是对执教者“教学艺术”的褒奖, 对执教者来说,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 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
教学安排(9讲)
授课形式: 讲授、观摩、试教
• • • • • • • • • • • • • • • • 第一讲: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第1周) 第二讲: 课堂教学准备(第2周) 第三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第3周) 第四讲:课堂教学——组织艺术(第4周) 第五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第5周) 第六讲:课堂教学——启发提问艺术(第6周) 第七讲:课堂教学——教态板书艺术(第7周) 第八讲: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第8周) 第九讲:课堂教学——节奏艺术(第9周) 第十讲:课堂教学——结课艺术(第10周) 第十一讲:试教实训(第11周) 第十二讲:课堂教学——说课艺术(第12周) 第十三讲:课堂教学——评课艺术(第13周) 第十四讲:说课、评课实训(第14周) 第十五讲:课堂教学研究(第15周) 第16周:期末考试
(三)教学艺术
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夸美纽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论’ 的意思,是指教学艺术。这是
一种教得准有把握,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 术。 ” 卢梭:
“教学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您所教的东西。”
教学艺术,在我国古已有之。 孔子主张:“乐教,乐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孟子主张:“教亦多术矣!”
朱熹主张:“性、情、心的统一。”
(追求人的个性与情思)
当今,不少学者也崇尚教学艺术。
刘佛年先生: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朱绍禹先生:
“优秀教师,尤其是优秀特级教师是艺术家。”
李如密教授: “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 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图示:
语言 动作
• 教学艺术与一般艺术活动相比,其目的、主体、
客体与创作手法等均具有独特性。 • 首先,教学艺术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其次,教学艺术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 再次,教学艺术的客体是教学。
• 另外,教学艺术的创作手法与众不同
教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的教学境界
• 教学艺术,是教师追求的理想目标和艺术教学境界,

教师的 三修养


考核要求
平时:
1、课堂出勤率(点名10次,缺勤4次者成绩无效) 2、按时完成作业(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 20%记入学期总成绩。 期末考试: 每位同学选取某一范围,自选题目写一 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或综述(约2000字以上),80%记 入学期总成绩。 要求: 论文电子稿学期末(第17周)上交
它具有:
• “审美性”
• “独创性” • “教育性” • “科学性” • “愉悦性”等特征
二、教学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教学相长
(教师) 激发兴趣 吸引注意 启迪思维 教得鲜活 教会应变 给予享受
内驱力
向心力 创新力 功利力 机智力 审美力 外因与内因 相统
(学生) 自主参与 专心致志 动脑思考 乐学会学 灵活运用 变苦为乐
的艺术、设置悬念的艺术等等)、 • 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艺术、 • 课外辅导的艺术、 • 教学的语言艺术、
• 教学的非语言艺术和
• 板书的艺术。
3、从审美对象的角度, 教学艺术可分为
• 情境美、 • 机智美、
• 风格美。 此外,可以采用多种分类标准,以期尽量全面地反 映教学艺术的整体面貌,描绘教学艺术的大致谱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