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
C.正常成人午餐吃米饭约4kg D.手指甲的宽度约1.0mm
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
3.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5.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B.C.D.
6.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1所示,这时的实际
时间是:()
A.10∶21 B.21∶10 C.10∶51 D.12∶01
7.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
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8.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图1
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9.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 .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 .两杯水温度一样高
D .无法比较
10.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像,
量筒质量和液体密度是( )
A . 20g 1g/cm 3
B . 60g 0.8g/cm 3
C . 60g 1g/cm 3
D . 20g 0.8g/cm 3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柱就会 发出声音,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 就会改变。
12.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_________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_________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_________ 处减弱噪声.
13.把烧红的钢件放到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立即会出现“白气”,这一物理现象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4.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 _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 ,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_____ 时,底片上才会得到一个清晰像。
15.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的 _________ (填“前”或“后”)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___ 镜片做成的眼镜。
16.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______ ;光经液面反射
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 ′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 ′将 _________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17.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经常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
的鱼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
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18.一个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__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 后,在光屏上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成像.
19.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 、B 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 、60g ,
体积分别为16cm 3、12cm 3。
实心球是 (填“A ”或“B ”)球,它的密度为_________ kg/m 3.
三、作图与解答(共4小题,作图每个2分,共8分)
v/cm 3
100 m/g 60 80
20.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1、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2、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23、如下图所示,F为凸透镜L的焦点,OO为凸
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
四.实验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24.兰兰的妈妈有一只金手镯,她在学习密度知识后,知道用密度可以对物质进行鉴别.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鉴别该手镯的真伪,以下是她进行测量的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金手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
位置如图1所示.金手镯的质量_________g;
(2)按图2所示的方法测出金手镯的体积,金手镯的体积是_________cm3;
(3)金手镯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25.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
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整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调.
(3)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2cm,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烛焰像变模糊了,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做适当调整,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再次变清晰,此过程探究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26.如图,是小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小玮应选择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
(4)小玮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确定像的位置后测出了一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即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小玮的做法是否合理?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
27.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8分)
2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29.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