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1章概况 (229)1.1项目背景 (229)1.2建设目标 (229)1.3系统设计依据及原则 (230)231233233233233237244244244244 3.4系统功能要求 (244)3.5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46)第4章网络传输系统 (248)4.1网络传输系统结构 (248)4.2网络的选择 (248)第5章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249)第6章系统关联与接口协议 (251)6.1系统关联 (251)6.2系统接口协议 (252)第7章市政配套工程 (268)268268269269269270270271273274第1章概况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的机动车和驾驶员拥有量迅猛增长,道路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机动车及驾驶员数量的增长,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制意识参差不齐,道路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建设“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是全面提高公安交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综合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交警管理责任制、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安机关树立文明形象,提高交警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工作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达到党和群众满意的需要,对于扭转交通管理消耗、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2建设目标项目在XX的交通要道建设多功能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视频监控手动违法抓拍取证系统等系统。
系统建成后将在以上路段起到“一降两保”(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作用,同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道路交通信息,为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通过系统的车辆记录功能,还将为公安部门打击各类机动车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在打击涉及机动车犯罪行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XX交警大队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管理平台12345)发布卡口布控信息,配合相关部门收集违法资料;1.3系统设计依据及原则1.3.1主要设计依据本设计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J 074-2003)《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GA/T870-2010)《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设计制图规范》(GA/T515-2004)《交通技术监控信息数据规范》(GA 648-2006) JPEG2000图像编码技术(ISO/IEC 15444:2000)《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544-1998)《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技术和程序要求》,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和车辆监测记录(卡口)、闯禁行、车流量统计等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系统的各部分合理配置,充分发挥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的潜力,做到少投入、少安装、高效率、高收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性能价格比。
(二)先进性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方面,在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前提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视频图像算法与数字通讯技术,确保系统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使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并且易于升级换代,在保证其先进性的前提下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三)实用性系统功能充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人机界面友好,易于使用、管理、维护和扩展。
(四)可行性系统设计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遵循相关标准,要提供通用标准接口,系统网络结构易于扩充,以适应今后的较大任务负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互联、互控及升级能力,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遵循开放的原则。
(八)可扩展性系统功能充分满足实际需求,易于管理、维护、扩展。
系统网络结构易于扩充,以适应今后的较大任务负载;硬件平台可升级,当需要时可以通过新的设备同原有设备一起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而减少重复建设1.4建设地点及内容1.4.1建设地点本工程建设地点为XX。
1.4.2.2视频监控手动违法抓拍取证系统为加强对XX交通安全的管理,维护良好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事故,根据用户方的要求,在以下路口或路段设置视频监控手动违法抓拍取证系统:第2章多功能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2.1简述建设在本地区道路的主要路口、路段。
自动检测抓拍该区域内的违章行为,对路口、路段的每个行驶方向实现实时视频监控,采集路口、路段内的交通流信息。
系统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接入到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在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管理、数据存储、视频2.22.3(1(2(3)被检车辆行驶速度在5Km/h~120Km/h范围内,车辆图像捕获率应大于99%。
(4)当监控区域为同向相临的2个(含2个)以上车道时,车辆图像捕获应能满足通行车辆骑、压车道线行驶的情况。
(5)车辆图像捕获时应不受雨、雪、雾等天气、环境光和相临车道通行车辆的影响而出现误记录。
(6)系统应具有布控缉查车辆自动报警功能,自动报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0.5秒。
其数据库格式应符合GA/T 497规定的格式要求,当系统识别出来的车辆号牌结果符合条件时,能现场报警和远程报警。
2.3.2机动车号牌自动识别功能1234中的1)阿拉伯数字:0~9;2)英文字母:A~Z;3)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京、津、晋、冀、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渝;4)军牌用汉字:军、海、空、北、沈、南、兰、广、成、济、京;5)号牌分类用汉字:警、学、领、试、挂、港、澳、超、使;6)武警号牌特殊字符:WJ、00~34、练。
(三)号牌颜色识别系统应能识别蓝、黄、白、黑四种底色的机动车号牌。
12120.1图片上。
3)在环境无雾包括雨雪天气下,监控区域内规范行驶的车辆被记录的图片应能清晰看清车辆尾部所有特征情况,还应能看清车辆类型、颜色和所载货物等。
2.3.4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录功能(一)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信息记录功能1)系统记录的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信息除包含图像信息外,还应包括文本信息,如交通安全违法日期、时间(精确到0.1秒)、地点、方向、车道号、交通违法代码、图像取证设备编号、号牌号码、号牌颜色、车型、防伪等信息。
对于闯红灯违法行为还应记录红灯起始时间(精确到秒)、红灯持续时间、红灯后几秒等信息。
2)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信息应写入关联数据库,并能够将交通安全违法日期、时间(精确到0.1秒)、地点、方向、图像取证设备编号、防伪等相关文本信息叠加到图片上。
3)(二1)2)3)4)5)各个位置间应能够保持适宜的距离以反映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过程,不出现因间距太大影响对违法机动车进行认定的情形。
(三)机动车不按规定驶入导向车道行为记录功能1)系统应能够记录机动车通过灯控路口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行为。
系统应能记录机动车通过灯控路口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行为过程中三个不同位置的信息以反映机动车违法过程。
2)第一个位置的信息应能清晰辨别机动车到达灯控路口时间、车辆类型、对应行驶车道的信号灯状态、机动车车身未越过停止线的情况;3)第二个位置的信息应能清晰辨别机动车通过灯控路口时间、车辆类型、信号灯状态和4)5)6)(四1)2)上的对应行驶位移>1.0m所需的时间,各个位置间应能够保持适宜的距离以反映机动车违法过程。
(五)机动车跨越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行为记录功能1)系统应能够记录机动车跨越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行为。
系统应能够记录机动车跨越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行为过程中至少两个不同位置的信息以反映机动车违法过程。
2)第一个位置信息应能够反应机动车未跨越或骑压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的机动车尾部高清监控特征图片。
3)第二个位置信息应为机动车继续骑压或越过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时的机动车尾部高清监控特征图片。
4)5)1)系统应具有交通流信息采集功能,采用视频检测方式采集交通流信息,必须满足交警支队的接入要求。
2)交通流信息分为实时交通流信息和统计交通流信息。
3)实时交通流信息包括:存在时间、车速、车型、穿越路口时间统计交通流信息:统计时间间隔必须是信号控制周期;需要支持按轨迹和按车辆两种统计方式。
4)按车道统计交通流信息如下:交通流量、饱和车速、加速时间、占有率、车型、车头时距、车辆穿越路口时间等交通流信息的功能。
5)按轨迹统计交通信息如下:分别统计直行、左转、右转的交通流信息如交通流量、饱和车速、加速时间、占有率、车型、车头时距、车辆穿越路口时间6)系统应能对采样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5分钟交通流信息写入历史记录表,以供查询统7)1)2)3)4)5)6)析,或作为交通事件的责任判据。
2.3.8光线自适应功能系统应能根据光线的变化,自动改变摄像设备工作参数、自动打开或关闭辅助照明设备,确保记录的图片清晰。
2.3.9自动校时功能系统应具有自动校时功能。
一天24h内,系统设备的计时误差应不超过1.0s。
系统中心管理平台每天应能够对接入的前端设备进行至少一次设备时钟校准。
2.3.10数据存储功能(一)车辆通行信息存贮功能,(二7(三7天。
(四7天。
所存储的信息在保存7天后,自动被新的信息覆盖。
(五)交通事件信息存贮功能前端系统设备应能存储所监控区域内行驶车辆的交通事件信息,存储时间至少为7天。
所存储的信息在保存7天后,自动被新的信息覆盖。
2.3.11数据传输功能数据传输基本功能:系统应具备联网数据传输、现场数据下载、数据断点续传等数据传输基本功能。
(一)联网数据传输功能:前端系统设备应能够通过网络传输系统将车辆通行信息、交通安全违章信息、交通视(二。
(三7天内(四)防重复上传功能:前端系统设备应支持在自动传输过程中防止信息数据重复上传现象。
2.3.12数据防丢失、防篡改功能前端系统设备所记录的原始信息数据应具有防丢失、防篡改功能,防止在传输、存储、处理等过程中被人为修改。
2.3.13设备管理功能1)系统应具有故障自动检测功能。
应能够通过软硬件自动检测系统设备故障并恢复正常工作,具有断电自动重启动功能,能自动侦错报错,能自动监测主要设备和运行软件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