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1章概况 (229)1.1项目背景 (229)1.2建设目标 (229)1.3系统设计依据及原则 (230)1.4建设地点及内容 (231)第2章多功能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 (233)2.1简述 (233)2.2系统构成 (233)2.3系统功能要求 (233)2.4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37)第3章视频监控手动违法抓拍取证系统 (244)3.1简述 (244)3.2系统构成 (244)3.3系统设置要求 (244)3.4系统功能要求 (244)3.5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46)第4章网络传输系统 (248)4.1网络传输系统结构 (248)4.2网络的选择 (248)第5章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249)第6章系统关联与接口协议 (251)6.1系统关联 (251)6.2系统接口协议 (252)第7章市政配套工程 (268)7.1概述 (268)7.2监控杆件 (268)7.3路口设备机柜基础 (269)7.4窨井 (269)7.5管道埋设 (269)7.6线缆敷设 (270)7.7防雷设施 (270)7.8道路交通标线 (271)7.9道路交通标志 (273)7.10道路交通信号灯 (274)第1章概况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的机动车和驾驶员拥有量迅猛增长,道路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机动车及驾驶员数量的增长,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制意识参差不齐,道路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为使道路交通秩序有明显改善,单纯依靠有限的警力和传统的工作方法很难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大交通管理科技投入,提高非现场处罚的力度,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能,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整治交通事故黑点,并大力加强建设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
“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作为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行车安全、增强安全驾驶意识、杜绝闯红灯、超速现象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驾驶员来讲,它可以帮助驾驶员提高遵纪守法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对交通管理者来讲,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执法水平,提升人员的素质,对违法行为能够快速反应;对社会来讲,它可以确保交通安全、行车畅通,从而使交通成为经济建设的动脉,对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设“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是全面提高公安交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综合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交警管理责任制、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安机关树立文明形象,提高交警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工作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达到党和群众满意的需要,对于扭转交通管理消耗、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2建设目标项目在XX的交通要道建设多功能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视频监控手动违法抓拍取证系统等系统。
系统建成后将在以上路段起到“一降两保”(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作用,同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道路交通信息,为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通过系统的车辆记录功能,还将为公安部门打击各类机动车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在打击涉及机动车犯罪行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XX交警大队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XX交警大队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的最终目标。
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高科技的车辆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科技,科学合理地确定系统的架构、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监摄地点,保障道路交通畅通安全。
系统主要起到以下的重要作用:1)实时监控该路段主要路口的路面交通状况,有效控制路面交通秩序;2)高效治理该路段的交通违法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3)采集该路段主要路口的交通流量信息,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4)协助稽查“黑名单”车辆,打击各类涉车违法犯罪行为;5)发布卡口布控信息,配合相关部门收集违法资料;1.3系统设计依据及原则1.3.1主要设计依据本设计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J 074-2003)《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GA 24.1~24.21-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标准》(GA 36-2007)《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833—2009)《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GA 329-2005)《道路交通违章管理信息代码》(GA 408-2003)《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格式》(GA 409-200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 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GA/T870-2010)《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设计制图规范》(GA/T515-2004)《交通技术监控信息数据规范》(GA 648-2006)JPEG2000图像编码技术(ISO/IEC 15444:2000)《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544-1998)《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 15538-1995)《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软件维护指南》(GB/T 14079-93)《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 9385-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 9386-88)《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2505-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4-90)《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2394-93)《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50057-94:2000)除上述标准和规范外,本设计还遵循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遵循公安部门的有关业务、技术、数据等标准和规范。
1.3.2系统设计原则本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的设计坚持“技术上先进性,使用上实用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原则。
系统在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开放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展能力。
(一)综合性严格以系统工程学及其它先进理论为指导,按照《中山市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建设技术和程序要求》,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和车辆监测记录(卡口)、闯禁行、车流量统计等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系统的各部分合理配置,充分发挥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的潜力,做到少投入、少安装、高效率、高收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性能价格比。
(二)先进性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方面,在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前提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视频图像算法与数字通讯技术,确保系统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使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并且易于升级换代,在保证其先进性的前提下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三)实用性系统功能充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人机界面友好,易于使用、管理、维护和扩展。
(四)可行性系统设计、选材、选型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规政策,与用户及上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相适应,与用户在经济能力方面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可靠性系统应采用高集成设备,采用自动监控和容错等技术来保证可靠性,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及调试等环节都将严格贯彻质量标准,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
(六)安全性系统具有防病毒,防误操作特性,有较强的抗干扰、抗静电能力,同时提供数据备份、恢复功能。
系统要提供用户等级权限保护,有效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七)标准性系统设计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遵循相关标准,要提供通用标准接口,系统网络结构易于扩充,以适应今后的较大任务负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互联、互控及升级能力,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遵循开放的原则。
(八)可扩展性系统功能充分满足实际需求,易于管理、维护、扩展。
系统网络结构易于扩充,以适应今后的较大任务负载;硬件平台可升级,当需要时可以通过新的设备同原有设备一起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而减少重复建设1.4建设地点及内容1.4.1建设地点本工程建设地点为XX。
1.4.2建设内容1.4.2.1多功能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为加强对XX交通安全的管理,维护良好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事故,根据用户方的要求,在以下路口或路段设置多功能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1.4.2.2视频监控手动违法抓拍取证系统为加强对XX交通安全的管理,维护良好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事故,根据用户方的要求,在以下路口或路段设置视频监控手动违法抓拍取证系统:第2章多功能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2.1简述建设在本地区道路的主要路口、路段。
自动检测抓拍该区域内的违章行为,对路口、路段的每个行驶方向实现实时视频监控,采集路口、路段内的交通流信息。
系统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接入到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在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管理、数据存储、视频查看。
2.2系统构成主要由前端检测抓拍摄像设备、前端视频监控摄像设备、通讯设备、管理主机等构成。
2.3系统功能要求多功能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3.1车辆监测功能(1)系统应采用高清视频检流检测方式探测通过交叉口驶入段监测区域的机动车。
(2)系统具备车辆监测及车牌识别功能。
车辆通行记录数据通过已租用的光纤通讯网络从前端上传到中山市智能交通管理平台。
(3)被检车辆行驶速度在5Km/h~120Km/h范围内,车辆图像捕获率应大于99%。
(4)当监控区域为同向相临的2个(含2个)以上车道时,车辆图像捕获应能满足通行车辆骑、压车道线行驶的情况。
(5)车辆图像捕获时应不受雨、雪、雾等天气、环境光和相临车道通行车辆的影响而出现误记录。
(6)系统应具有布控缉查车辆自动报警功能,自动报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