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共27页文档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共27页文档


温室效应加剧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被岩石土壤等吸 收,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与此同时,地表物质向大气发 射出红外长波(400~800nm)为主的辐射。大气层中某些 气体对短波和可见光吸收很弱,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强烈, 因此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 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
•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 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 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 共同引起的。
§1大气与大气污染
2.臭氧层破坏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特别是UV-B辐射对生物有 较大的伤害。而阻挡UV-B辐射的就是臭氧。(紫外 线辐 射按照其波长的不同,可划分为UV-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280nm) 以下三个波段)
•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 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 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 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 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
•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 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 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 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 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 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 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 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 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 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 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 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 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1大气与大气污染
• “温室气体”: •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氯氟烃、
一氧化氮等。 • 当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大气的温
室效应就会加剧,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 下部的温度升高 。
§1大气与大气污染
§1大气与大气污染
§1大气与大气污染
熊不冬眠鸟不迁徒 暖冬后果严 重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空中恶魔酸雨
§1大气与大气污染
全球变暖
•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 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 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 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
• 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 于结束。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 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 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 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PH >7.0 PH <7.0 PH <5.6
PH <5.0 PH <4.5 PH <4.0
A cid rain d istrib u tio n in m id d le 9 0 ’s
酸雨的危害
水的低pH值使得鱼的骨骼畸形生长,最终导致 死亡
引起树木的大量不正常死亡
严重腐蚀建筑物
酸雨
(三)酸沉降 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如雨、雾、雪)迁移到地表, 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酸沉降的研 究始于酸雨研究。酸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区域性 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引起酸沉降的主要物质是人为和天然 排放的SOX(SO2和SO3)和NOX(NO和NO2),其天然 源一般是全球分布的,而人为排放的SOX和NOX则具有 地区性分布的特点。
•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 历时一般一年左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拉尼娜
•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 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 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 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 诺现象之后。
影响与危害:
(1)损害水生、陆生生物:如鱼类和森林 (2)对人体健康影响:使有毒重金属溶入饮用水中,危 害饮用者
(3)腐蚀建筑材料、金属构件、油漆以及名胜古迹等
我国酸雨的化学特征
中国酸雨的分布变化
PH <5.6 PH <7.0 PH >7.0 N /A Taiw an
A cid rain d istrib u tio n in 8 0 ’s
§1大气与大气污染
§大气与大气污染
§1大气与大气污染
§1大气与大气污染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罪魁祸首: 含氯和含溴的简单卤代烷
我国青藏高原上 空也存在一个相 对周围地区浓度 较低的区域。
3.酸雨
酸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降水中溶入其它酸性物质, 从而使其pH值降到5.6以下的降水。
酸雨的形成:是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是 由自然排放和人为活动等释放到大气中的SO2或NOx通过 氧化反应(气相或液相反应),生成硫酸或硝酸和亚硝酸, 附在凝结核上降落到地面上的。
这是2006年12 月13日,在莫 斯科动物园内, 本该冬眠的熊 依然在户外活 动。
新华社记者 沈 伯韩 摄
厄尔尼诺
•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 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 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 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 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 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 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 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