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储集砂体储集性评价
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储集砂体储集性评价
1.2.2 浅湖亚相
浅湖带发育于滨湖沉积带以下到浪基面以上的地 区。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波浪和湖流的作用,以粉砂岩 沉积为主,发育有瓣鳃、腹足、介形虫和鱼类等生物 和生物钻孔。具水平纹理、波状层理及块状层理。
研究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划分及特征
沉积相组 沉积相
三角洲 大陆沉积
相组
湖泊
亚相
微相
发育层位
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中发育的板状斜层 理
滨湖砂滩中发育的双向交错层 理
须一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威远曹家坝-连界剖面须四段三角洲平原沉积剖面结构
分流河道的底冲刷
分流河道 冲刷面
分流河道
决口扇 天然堤
泛滥平原
荣县墨林场剖面须6段中的分流河道及其堤泛沉积
荣县墨林剖面须五段滨湖亚相沉积剖面结构
滨湖泥中发育的砂纹层理
滨湖砂滩 沼泽化湖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滨湖 浅湖
分流河道 天然堤 决口扇
分流间洼地
泛滥平原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 分流间湾
远砂坝、席状砂 前三角洲泥 沼泽化湖 滨湖泥 滨湖砂滩 浅湖泥 浅湖砂坝
须6段 须4段 须2段
须6段 须4段 须2段
须5段 须3段 须1段
1.1 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角洲环境位于河流入湖盆的河湖交界处和混合 处的区域,由河湖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的锥状沉积体系。 它最早由吉尔伯特(Gilbert)发现,具有典型的三 层结构的河湖三角洲,即可分为顶积层(又称三角洲 平原亚相)、前积层(又称三角洲前缘斜坡亚相)、 底积层(又称前三角洲亚相)。古代河湖三角洲广泛 分布,并与油气密切相关。对研究区须家河组三角洲 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三个亚相,分别为:(1)三角洲 平原亚相、(2)三角洲前缘亚相、(3)前三角洲亚 相。
79 14 7 3.77 包 36 井 四 68 10 22 2.13
1.1.2 三角洲前缘
研究区内三角洲前缘亚相广泛发育,主要见于研 究区内的威远曹家坝—连界剖面、荣县墨林场剖面、 荣县臭水河剖面和西山鱼口坳剖面及众多钻井不同层 段中。其沉积物以砂为主,砂体常呈透镜状,砂岩孔 隙度高,渗透率好,故常成为好的储层,为主要的含 气或产气相带。本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分流间湾、河口砂坝、远 砂坝和席状砂等微相。
1.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研究
通过对威东-安岳地区4条野外剖面的详细观测、 有关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测井曲线的详细观测、描 述和对比分析,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组构、剖面结构 及演化序列和测井相标志,结合已有的众多的前人研 究成果,将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1个沉积 相组、2个沉积相和众多的亚相、微相类型。
1.1.1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沉积的水上部分,位于 三角洲沉积层序的最上部,俗称顶积层。研究区内三 角洲平原亚相见于威远曹家坝—连界剖面、荣县墨林 场剖面、荣县臭水河剖面和西山鱼口坳剖面及众多钻 井不同层段中,可识别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 泥炭沼泽、分流间洼地和泛滥平原等微相。
威远曹家坝剖面须四段三角洲前缘沉积剖面结构
砂
包
球
卷
构
层
造理Biblioteka 河口水下分流河道坝
水下天然 堤
冲刷面
威远曹家坝须4段中水下分流河道的连续叠置及河道迁移
1.2 湖泊沉积体系
在地质历史时期里,湖泊沉积是一种比较重要的 类型。在研究区湖泊体系主要发育于研究区内的威远 曹家坝-连界剖面、荣县墨林场剖面、荣县臭水河剖 面和西山鱼口坳剖面及众多钻井不同层段中。根据湖 泊的水深和沉积物特征可分进一步划分为滨湖和浅湖 亚相。在纵向演化上,可表现为与三角洲沉积呈韵律 互层。
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段砂岩碎屑颗粒含量及成熟度指数
层
Q/
层
Q/
井号、剖面
位
Q
F
R (F+R) 井号、剖面 位 Q
F
R (F+R)
磨 76 井
79 14 7 3.77 通 5 井
73 14 13 2.70
磨 104 井 磨 139 井 女 101 井
77 14 9 3.26 潼 2 井 须 71 10 19 2.45
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储集砂体储集性评价
田景春 张 翔 赵 强 张长俊
通过对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沉积 相、沉积微相、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等进行综合研 究,结合沉积微相划分和储层特征,对储层进行分类 评价,阐明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空间 分布规律,解剖有利储集砂体的形态与规模、评价须 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天然气区带评价的勘探部 署提供地质依据。
安8井须二段浅湖亚相沉积剖面结构
浅湖砂坝
浅湖泥 威远曹家坝剖面须3段浅湖泥与浅湖砂坝沉积
2.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岩相古地理
在研究中,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剖面和 地震剖面等资料所描述的优势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类 型的成因分析结果,以须家河组的各段为等时地层单 元编制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岩等厚图和岩相古地 理图,较客观地精细描述了各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 特征、演化历史及其各类成因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 为进一步的有利相带预测和区块评价提供了更为可靠 的沉积学依据。
1.2.1 滨湖亚相
滨湖地区的水动力条件比较复杂,受拍岸浪和回 流的作用,湖水对其沉积物的改造和冲洗都非常强烈。 滨湖的岩石类型多,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砂岩的成 熟度高,碎屑的磨圆度和分选性都比较好。砂岩中石 英含量高,碎屑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说明受到湖浪 的反复簸选作用。所夹细碎屑岩石中可见到少量的植 物根茎化石和碎片,发育交错层理,包括冲洗交错层 理及板状交错层理。
荣县墨林场剖面须5段中发育的滨湖砂滩
植 物 根 须
须三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须五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须二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须四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须六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储集砂体储集性评价
3.储层特征和有利区带评价
3.1 储集砂岩的岩石类型
砂岩储集性能的好坏,不仅直接受其物质组分 和组构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沉积微相类型和 成岩后生变化的影响。因此,砂岩储集层的岩石学 特征是研究储层成岩后生变化、孔隙结构及储层特 征的主要依据。在众多岩石薄片鉴定及有关测试资 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须家河组地层中 岩石组分特征,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 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其次为 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