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

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


从教材观上的理解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
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 固化了的东西。 后者则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的相联系的、可 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从教学行为上理解
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的阻力
历史遗留 由古至今,教师教教材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由四书五经到现在的数理化 等,教师已经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纵有心改变却无力回天。 外在干扰 首先,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教育模式,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方式 存在弊端。其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更换频繁,往往一套教材教师们 刚刚熟悉了,新版教材又随之而来,无奈之下,教师最终选择放弃。 内在担忧 教师们担心“用教材教”会更加费时,耽误高考,而直接教教材更加简单 易执行,学生取得高分的可能性大、教师教学水平容易体现。
要以以下态度来对待教材 1.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和现有教材,选择具体教学素材。 这要求教师自身要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对教材“心知肚明”才能联系生活 实际,延伸教学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多重价值。
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仅要明确知识的迁移价值,还要看到知识学习过程本 身的价值以及隐含于知识点背后的思想与情感
关于“教教材”、“用教材教”
和“不用教材教”的看法
学科物理
2015-11-26
1
论题背景浅谈
2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剖析
目录
如何对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不用教材教的理解
4
3
1
相关背景
自打新课改以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一句口头禅, 成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时尚用语。但是,细究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到底有何 联系,又有何区别?很多老师又说不清,道不明。于是带来的结果便是:“用教材 教”,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教教材”,却是“桃花依旧笑春风”。为此,作为 一名即将走上讲台的老师,我们迫切的需要懂得什么是教教材,什么是用教材教的 教学理念,这是迈向讲台最重要的一步之一。
2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剖析
从教育思想上理解
教教材是“书本”思想的体现。它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位
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 有多难,我们教多难
用教教材是“人本”思想的体现。用教材教,却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
,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教学案例1 课本教学(教教材)—课本有什么知识就教什么知识
这是一类典型的照本宣科式 教学,教师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 ,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灌输, 不懂得联系实际,加以扩展,若 教学活动仅限于此当然是万万不 足的,学生所学仅限于课本,这 样就会沦为课本的奴隶,变为纯 粹的应试教育产物。但是,这种 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 我认为可以作为辅导教学的教辅 资料,用于学生课后自主复习、 查缺补漏。
有的老师追求个人崇拜,不用教材,甚至不屑使用教材,完全用自己的一 套教学资源。又或者对“不用教材教”理念理解不同,把过去的“以本为本” 改为完全脱离教材,导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小结:不用教材教只是一种教学思想,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看
法。有人认为不用教材就是完全脱离教材,摆脱教材的束缚,也有
人认为不用教材是一种极高的教学境界,在吃透了教材的前提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自行构建知识体系进行教学。
在我看来,不用教材教既要求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又要求教师 吃透教材再进一步的开发新的教材,与时俱进。“不用教材教”的 “不用”在于不死用,要知道灵活的取舍。
谢谢观看
3.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体系。 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 上,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和内容顺序,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
小结:新课标提倡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用教材
教,而不是教教材”,是要求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不拘泥
于教材的结论,让教材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虽然教材可能
3
如何对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为了更好的落实用“教材教”的理念,作为教师应当注重以下问题进行教学活动 1.要知道量力而行 教师应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相适应的教学理念,避免“东施效颦” 2.要注意因材施教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3.要符合学科规律 对于学科知识要做到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的教学,不能“七上八下”胡乱填 塞 4.要符合认知规律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实际的联系颇为重要 5.要注重教学效率 用教材教不代表教师可以忽略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高考,注重教学效率尤
教学案例2 探究式课堂(用教材教)—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课堂体现了“人本”的 教育思想,教师已经基本掌握用教 材教,回归到“人的本位”。教师 依据课程标准,加以自身的实践以 及对课程的再次开发,使学生自主 地领会、探讨知识。她把教材作为 一种重要的中介并加以利用。教师 的作用不仅在于钻研教学方法,还 包括对教材的深加工,对教材的理 解与创造。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观的深入体现。
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教师必须研究教材,才能知道怎样用
教材。“用教材教”首先是“用”,不是抛开理解
不用教材不应该是完全的舍弃教材,教科书和教参凝聚着教材编写人员的 心血和智慧,吸取了广大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的宝贵经验,值得潜心研究 【案例】 在听课时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的书本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 课堂教学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教材,也不分析教材的内容。 【分析】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还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 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 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 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打方式。 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的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
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