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谦逊乖巧,不好意思提报酬高低。
在招聘时,中国老板可能会认为这个年轻人礼貌、谦逊、好学,当即拍板雇用了他;而外国老板则认为求职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买卖过程,不提报酬不可理解,说明年轻人素质不高,反而不会聘用他。
材料说明()①文化素养高的人就业机会更多②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力式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2、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文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B. 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C. 人们对文化的影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的D. 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3、很多移民国外的华人,虽然离开家乡很久,但乡音未改,习俗未变,每年都要过一过家乡节日,吃一顿家乡风味菜。
这里强调的是()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C. 文化可以塑造人D. 文化决定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4、中国人比较注重谦虚,并把它看作是一种美德。
在受到别人赞美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示谦虚有礼。
而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
这表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不同③文化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④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精心打造了“重走赶考路”党员教育路线,通过瞻仰圣地来净化心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6、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与美最相关、最契合。
只要有空地,就会有广场舞的身影;读书、看戏、听讲座,人们乐于用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
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
这折射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④追求“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7、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大事。
在找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
由此可见()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④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③④8、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
由此可见()①乡愁是乡土文化的载体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③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9、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影响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D.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10、2018年4月14日,在经历沙尘影响生产的内蒙古,首届“美丽中国•种植希望”公益植树活动在内蒙古大青山前坡开展,来自主办单位及公益企业的近300名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人们互相配合共植一片公益林,美化家园添新绿,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这说明()①美丽中国文化理念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③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都离不开植树物质活动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1、近日,淄博市张店区和平街道佳和社区开展“与书香为伴,与文明同行”共读一本好书活动。
通过共读一本好书活动,让社区孩子们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举办该活动是基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②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共读一本好书活动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决定人们文化素养的形成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2、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
它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经典诗歌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是因为它()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②能主动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使人们获得精神启迪③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人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徽派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的“活化石”。
在长期保护实践中,黄山不仅创造了异地搬迁的“潜口模式”,还创造了西递、宏村的整体保护开发和呈坎等原地保护重点维修成片开发等多种模式。
黄山重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因为()①传统建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承袭中国传统文化④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4、“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
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
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
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
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
”民谣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中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A. 传统文艺的继承B. 传统习俗的继承C. 传统思想的继承D. 传统道德的继承1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
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A.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 排除陋习,移风易俗C. 博采众长,求同存异D.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16、当今时代,网络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不是“自投罗网”,就是被“网罗其中”。
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①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②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③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根本动力④现代传媒取代了传统传媒的作用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17、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开播以来,好评不绝。
在这档节目中,《登鹳雀楼》、《将进酒》、《陋室铭》等经典诗词抑扬顿挫的古调,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择传唱,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
材料说明()①新媒体多样化的表达使之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文化自信源自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③经典诗词的内涵表达要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④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18、一九八二年除夕,台湾老人林恭祖遥望海峡,写下了“今夜失眠非守岁,天涯无客不思归”的诗句,表达对两岸统一的强烈愿望及对故乡亲人的绵绵思念,此诗发表后,在两岸三地引起极大的反响。
该诗句能够打动中国人的文化原因是()A.两岸人民一致反对“台独”分裂B.两岸都认同社会主义制度C.海峡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D.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19、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
这说明()①传统习俗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0、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
这是因为()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D.文化具有继承性21、“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逐步告别看天吃饭。
有人认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越来越弱,节气已经过气,应该躺进历史博物馆。
题中观点()①否认了优秀农耕文化的积极作用②看到了落后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③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承接关系④弄清了先进文化随时间变化会成为落后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让精彩设计变成生活用品,让文化创意成为生活方式。
2017年4月15日晚,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
创意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动力,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
这表明()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文化是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继承的③文化创新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④文化的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当不少“艺术家”坐在办公室里“憋”小品,在舞台上“喊”笑话时,赵本山更显得有底气,有定气。
宋丹丹说,“他是个双脚没离地的人。
”这说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A. ②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④24、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
如下图所示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 否定传统,独树一帜C. 兼收并蓄,求同存异D.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5、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王进玉认为,进入新时代,无论是文艺工作者本人,还是其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等,都要更加深入到社会和生活中去,即所谓的“接地气”“深耕耘”。
这启示我们文艺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该()A.突破传统,大胆创新B.敢于超越,改变社会C.立足实践,扎根生活D.与时俱进,锐意革新26、近年来,全球品牌应用“中国元素”之风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