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恩格斯
思想方面: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
一 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
经济: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社会贫富 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讴 歌革命,讴歌英雄。 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性。
政治方面: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讴歌革命,讴歌英雄。
一 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
材料三: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
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 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 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 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结论: 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一定历史时
期的文化又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 政治、经济状况
二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英国:拜伦、雪莱和济慈 法国:雨果 俄国:普希金 德国:霍夫曼、海涅
二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一)英国: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 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 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 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 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 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宛如泡沫的生命带到远方; 新的诞生,旧的破灭,浮现于岁月浪花中; 强国青冢,沧海桑田,恰似那逝去的波涛。
二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二)英国:雪莱
雪莱与拜伦的诗风迥然不同。雪莱将人 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他的诗中充满 了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 义精神。1819年,雪莱还写了最著名的诗 篇《西风颂》,以及《云》、《致云雀》 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其中,《西风颂》 是雪莱的代表作。
二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一)英国:拜伦
作品: 《恰尔德 · 哈罗德游记》
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 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 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 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 泰等历史先进人物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 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 境的厌恶和失望,有“抒情史诗”之称。
二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二)英国:雪莱
雪莱诗节选
趁天空还明媚,蔚蓝 趁着花朵鲜艳
趁眼睛看来一切美好 趁夜幕还没降临
呵 趁现在时流还平静 做你的梦吧 且憩息
等醒来再哭泣 ——雪莱《无常》
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 你敢否与世隔绝 独善其身
任周围的人们闹腾 你却漠不关心 冷落 孤寂
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 不愿向着微风吐馨 ——雪莱《孤独者》
二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一)英国:拜伦 《唐璜》节选
生如白驹过隙, 此身乃是草芥, 任死神随意收割
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类的 恨,
因为爱上了人类便不能专 心爱你。
人生徘徊于两个世界中, 犹如昼夜交替时星辰挂在天空。 现在是什么,我们知道得很少; 将来会怎样,我们知道得更少; 日夜不息,时间的流水滚滚而去,把我们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一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19世纪初期的文学与艺术
文学艺术风格:浪漫主义
卢梭:浪漫主义之父 特点:非理性的、人文的、个性的、想像的和情感的。
浪漫主义
是指宣扬人的感情至上的一种倾向和态度。 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 说”)一词 ,“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 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揭露现实,强调 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文艺思潮。
他塑造出那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 人物,学
(一)英国:拜伦
作品: 《唐璜》
叙事长诗《唐璜》是拜伦的另一部代表作,全诗 共计一万六千行。通过描述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 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 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 斗争的战歌。长诗代表了19世纪英国诗歌的最高成 就。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专制统治) ❖ 1830—1848七月王朝 ❖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 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
(动荡的欧洲) ❖ 1820—1823西班牙(反对专
制统治)的革命 ❖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 1825—1826俄国(要求废除农
奴制)的革命 ❖ 1830法国七月革命 ❖ 1830年比利时革命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二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三)英国:济慈
我在黑暗中里倾听, 呵!多少次
我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 我在诗里用尽了好的言辞 求它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 而现在,死更是多么的富丽
二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二)英国:雪莱
《西风颂》节选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 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
经济: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社 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一 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
(动荡的法国) ❖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 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
仑帝国) ❖ 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封建
二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三)英国:济慈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济慈 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塞》。《安狄米 恩》、《夜莺颂》等著作是其代表作。
济慈诗才横溢,可与雪莱、拜伦齐名。 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却 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 浪漫主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 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