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差异化教学策略与示例分享

差异化教学策略与示例分享


學生學習需求評估
需求即能力上的落差
• 學生目前的能力—
學生已知的、了解的、能做到的
• 學生應達到的標準—
學習的目標、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 教材教法的調整—
如何彌補落差
釐清 落差的原因
有效教學
張新仁,2008,2009 .tw/course/view.php?id=108
地球科學…)? • 怎麼評量學生的能力?
典型的教學
• 按照慣性及共性來開展教學 • 普通班級學生組成:
已經會了、正適合學習的、還不具先備知識 • 著眼中間、兼顧兩端 • 這樣的教學導致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沒有得到切
實的幫助,而優秀的學生永遠只是在等待別人,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教學至少幫助了大部分中 間層次的人,但這些中間層次的學生還是存在 個別差異
教材
刪減、添加、重組
日常上課、 第八節、
假日
時間
差異化教學
教法
教學法、 作業設計
課前、 課中
分組
資源與 支援
蒐集資料
評量
(成就、動機、
情緒)、
檢驗向度
行政、團 (平均、變異、
隊、家長
個案)
社區、資
訊科技
動物學校?!
重要與必要的步驟:反省每日的教學
/2012/02/picture1.jpg
教學告訴學生答案相比, 更重要的是輔導學生獨立 思考、學習的責任心、激發學習的自豪感
(Tomlinson, 2000) (Scruggs, 2013)
差異化教學的假設
• 雖然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起點,差異化 教學更關注所有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或 重要知識和觀點的學習。
• 假設多元化對每個學生都有益處 • 假設並非所有每個學生在學習同樣事物
時,都用同樣的方法 • 視學生個別需要修正或彈性調整教學
差異化教學的面向
課程 學生
差異化教學教材教法
需增加什麼樣思考?
考量學生的學習需求
- 學習落差的原因 - 解決學習困擾/障礙的方法 - 可運用的有效學習輔導策略
目標 能夠覺知學生學習表現的差異性 能夠發展以學生學習需求為基礎的教學計畫 能夠選擇適切的教學材料、方法及評量方式
第四堂課: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
(實體課程6小時小時 or實體課程4小時+線上課程2小時)
第五堂課:差異化教學策略
(實體課程3小時)
十二年國教基本教育的五堂課
• 多元評量 • 補救教學 • 適性發展 • 有效教學

• 差異化教學
• •
師<=>生(實作、檔案、回饋反思) 抽離式、小班教學 興趣試探、職業試探、生涯試探 教師以學生學習為優先考量(學習落差的
15~25%
第二層的抽離式補救教學
*40~60% 教師應具有
• 知道學科能力架構與其基礎能力
• 知道與學科學習相關之認知能力 • 能簡化或濃縮、調整教材 • 能用簡化、結構、系統的教學方法 • 能設計教具、教法引導學生學習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一、差異化教學 概念
第三層T3
第二層T2 小組補救教學
單純的學習困難 70~80% 學生
第一層T1 一般學習輔導
在班級教學時、 課後、下課短時間
滿足最多數學進生行的 ,不需是不不同斷方學練式習習、考不需試同求
步驟去教相同概念或 技能
第一層的補救教學/差異化教學
*全體教師都應具有 • 知道學生的差異性
• 能評量學生和診斷學生的 錯誤和迷思
學校教育--齊一的標準
社會的需求--各式各樣的人才
(陳美芳、洪儷瑜,2013)
學生學習成就的落差
原班教學/差異化教學對象
補救教學對象 35%以下
Special Education needs特殊需求者:
Difficulty
學習困難
Disadvantage 教育不利(弱勢)
Disabilities
差異化教學策略與 示例分享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新埔國中 馮天堂 時 間:102年11月22日
資料來源:甄曉蘭教授
五堂課18小時說明
推動說明:
第一堂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理念與實施策略
(線上課程1小時)
第二堂課:適性輔導
(實體課程3小時)
第三堂課:有效教學策略
(實體課程5小時 or 實體課程2小時+線上課程3小時)
原因) 考慮學生的背景(準備度)、興趣(文理)、
學習優勢
政策
• 有效教學 • 差異化教學 • 補救教學 • 多元評量
這麼多政策,無非是~~~
• 希望學生發生學習
大綱
• 一、差異化概念 • 二、差異化教學策略 • 三、差異化教學教材教法示例
開始前請先想想…
• 通常如何備課? • 怎麼進行教學(國文、數學、生物、理化、
障礙
差異化教學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 差異化教學是一種針對同一班級之不同程 度、不同學習需求、不同學習方式及不同 學習興趣之學生提供多元學習輔導方案的 教學。
• 教師可由課程內容、實施過程、實施成果 三項要素考慮如何差異化教學。
(甄曉蘭主持,2012)
多元的學習需求 多層次的學習輔導
重要與必要的步驟:瞭解學生的差異
差異化: 一種「教」與「學」的思考方式
• 並非教學公式,也不是一種教學策略 • 信念基礎: 1.學生即便年齡相同,但各自的學習準備度、經驗和生
活環境都不一樣 2.這些差異會影響學生學到什麼、學習的步調速度和需
要教師支持的程度 3.當教師在教室裡營造一種團體感,讓每個學生感到重
要、受尊重的時候, 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好 4.教師應設法盡可能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直接
• 能在學科同級內的教材調整 • 能進行單純學科學習失敗的
補救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第三層T3
第二層T2 小組補救教學
第一層T1 一般學習輔導
需要額外抽離的時間 補救需要長期、密集
需要不同教材、教具 、幫助學生學習
必要時,要調整目標
複雜的困難成因 (環境、能力、累積)

第三層T3
T3
據 學 生
特殊教育 需 求 實
第二層T2 15~25% 小組補救教學
T2 單元前基礎能力補救 降級的基本能力補救



第一層T1 70~80%
T1
有效的教學
化 教
一般補救教學

單元內(困難概念) 診斷與補救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