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教育就必须为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也只有人人获得充分发展。

人尽其才,才能有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从另一个方面讲,现在社会是多元结构的社会,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而这多样的人才,是不可能靠一个规格、一种模式来培养的。

所以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进行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可能造就与众不同、非同寻常的成就。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指纹,更没有相同的人。

姿态各异的人才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

做到各司其职,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这就需要因材施教。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各种因素造成的,基因和环境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影响着智商、情商、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第一、智力差异。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与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结构》(Frames and Mind一书中,加德纳提出“真实的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的能力”。

这种能力内涵足多元的,它包含7种相对独立存在的智力:(1)言语一语言智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一动觉智力;(6)自如——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身E的7种相独立的智力在现实生活中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组合在一起的,不同的组合方式使每个人各具特色。

这些智力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很难找到
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聪明与否。

这些智力上的差异并不说明一种智力比另一种智力更优秀。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肯定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环境与教育条件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发展方向与程度上的明显差异。

经济学上有个“比较优势原理”,这个原理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基本原理。

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被研究的对象都有自身的相对优势,只要坚持自身的相对优势,即使别人看来“愚不可及”,也会有光明的前景。

“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就要求学校应以开发学生多种潜在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智力特点和业余爱好为宗旨。

在此理论帮助指导下,美国已有上百所多元智能学校和上千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改革学校,并且教育成绩斐然。

第二、学习方式的差异;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很多,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认为:分析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其中智力仅占20%,而其余的80%则归结为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

从教学角度看。

有成就度差异、学习速度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等)、兴趣爱好差异、生活经验差异,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学习方式差异。

所谓学习方式差异是人们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包括感觉通道表象方式、与学习有关的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及大脑单侧化等,这些在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差异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例如:在班级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自己看书和记笔记来学习,而有的学生则较适合听老师讲授;有的学生喜欢在林阴小道上边踱步边背书,而有的学生则只是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才能集中思想;有的学生喜欢从容不迫、稳打稳扎地学
习,而有的学生则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压力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

霍斯曼Oueseman)是最早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的人,他认为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学习者对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的偏爱程度不同所导致的,有些人善于通过读(看)来学习,有些人则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而有些人则善于通过做来学习。

也有的研究者称此为表象方式上的差异。

第三、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也是造成学习方式不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场依存型者喜欢并善于社交,社会工作能力强,因而对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场独立型者较独立自主,对抽象和理论的东西更感喜欢,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也就更擅长;冲动型学生往往以很快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回答问题时反应很快;反思型学习者则不急于回答,在小心谨慎思考之后再做出精确选择。

日本的辰野千寿先生还就人们在记忆方式上的不同分为死记型与理解型;就思考方式上的不同分为归纳型与演绎型、深层思考型与浅层思考型、集中型与扩散型、直觉型与反思型、谈论型与洞察型;就注意方式上的不同分为集中型与分散型、多面型与单面型、抵触型与应变型;就反应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积极型与消极型、结构型与自由型、个体型与集体型。

个体差异需要因材施教。

美国哈弗大学建校350年,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最值得其骄傲的是哈弗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弗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这就是哈弗成功的秘诀,就是给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这一点从哈弗的选修课多达l000余门中便得到印证。

如果能够多给学并创造一些学习科目的选择,如果能够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向,如果教师能够照顾到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发现他们的长
处,让他们有机会依照自己擅长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相信定会收到令人惊奇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的大脑如同他的指纹一样独特,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才能。

我国当前我们实施的教育限制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他们的创造力,重分数、轻能力的倾向很严重。

一些有鲜明个性、特殊才华的学生在这种教育下被扼杀掉。

要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教师的人才观需要更新。

在课堂上我们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普遍愿意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沟通,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就成了陪衬,这种机会上的不平等,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权利被剥夺了。

因此,作为一名职业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制定培养方案,并根据学生的成长是动态的特点,调整培养方案。

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要求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更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

所以因材施教必须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