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碱盐教学后反思

酸碱盐教学后反思

《酸碱盐教学后反思-----从课时教学设计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尝试》
所谓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中相关的内容,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

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实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该探究的内容就要保证比较充分的活动时间和讨论交流,该精致的内容就要充分发挥教师讲解的作用,该落实巩固的内容就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进行强化。

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整合教学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高效益;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教学理论和需要,我在教学过程实践中大胆的尝试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现将个人的一点反思记录如下:
初中化学课本第十单元的内容是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是盐和化肥。

在酸和碱这一章中包括两个课题,课题一是常见的酸和碱,课题二是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这一章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标中属于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虽然所涉及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却是学生学习化学、摸索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方法。

为以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现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在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两种酸即盐酸和硫酸,常见的两种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课题2中其实就是讲中和反应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测定方法。

在酸和碱一章的内容中教材是采用了逐一介绍的方法,我通过按照教材的呈现方式来利用了5课时的时间完成了课题一得教学,后又用2课时的时间完成了课题2的教学,发现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和较积极活跃,做练习时也算得上是积极主动,但是我却发现在上完了本单元内容之后,学生对酸碱盐的大体认识是比较模糊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则是在刚完成新课时还感觉比较好,对酸和碱的内容单独来看似乎学得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是等到把酸和碱的内容综合运用时,他们就感觉到很困难了。

跟严重的是等到把下一个单元的内容盐业学完以后他们感觉头脑中的东西就更加杂乱了,这时做起题目来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就更加大了。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对这些只是没有一个框架式的整体认识而导致的。

于是我对本单元以及下一个单元关于盐的知识重新做了一番教学实际,并用一个班作为尝试,对比教学效果,结果发现在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下获得了两种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我的新的设计如下:
新设计一
1、目标:让学生从组成上认识并能区分酸、碱和盐
2、做法: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物质化学式的写法,我让学生在18分钟以内完成以下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按要求对它们进行分类
(1)硫酸钠(2)硫
酸(3)氢氧化

(4)铁(5) 碳酸
钠(6)盐酸中的溶

(7)氧气(8)氢氧化钙(9)氯化

(10)硝酸(11)硝酸
银(12)氢氧化

(13)水(14)二氧化碳(15)碳

(16)碳酸钙(17)氢氧化镁(18)氯化

(19)硫酸钡(20)氢氧化钾(21)碳酸钡
(22)氢氧化钡(23)氯化
钠(24)醋酸
其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
是:
属于盐的是: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
是:
小结:根据以上请你蒋物质的分类用概念图表示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3、收获: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不但能够复习物质化学式的写法同时还能够从对物质的分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会发现一般酸在其化学式的前面部分含有H,而碱的化学式是在其化学式的后面都有OH,盐则是由金属和酸根的化合物。

因此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区别酸、碱、盐及氧化物。

他们对初中阶段物质的分类也认识得较好,就算是有些不容易辨别的物质如NaHCO3 、K2Cr2O7 ,他们不能一眼看出属于盐类,但是却会在自己的脑中分析其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其化学式的前面没有H不属于酸,后面没有OH 也不属于碱,因此可以得出他们只可能属于盐类。

只要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分析能力他们就不会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存在任何的困难。

4、不足及改进:
对练习时间以授课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最后的小结就显得有些匆忙。

以后可以在练习的安排上少一些内容。

同时在课后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练习进行巩固。

新设计二
1、目标:让学生认识盐酸、硫酸的五大通行
在现有的人教版教材中对这部分知识的内容是先在第十单元的课题1中呈现了五大通性中的三点即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显色情况
②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
③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在本章的课题2中又呈现了第四点即
④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到下一章中才呈现第五点即
⑤酸可以和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如果按照教材的呈现方式来设计并完成教学内容的话,学生在做有关酸的综合性题目时总是忘记酸的第五大通行,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同理如果对于常见的碱也是以教材这样的方式来教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2、做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也把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放到一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即在一个课时内把酸的五大通行全部呈现而学生则主要是
动手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在记住酸的五大通行的具体内容。

最后还引导学生在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发现了复分解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合学会了类比的学习方法,因为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先让学生学会了些盐酸的五大通行的相关化学方程式以后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硫酸的五大通行的方程式。

接着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和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之后我在让学生根据这些物质的性质来讨论交流他们可能的用途,并在课堂上给以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3、收获:
如此一来,学生一是能全面的认识到酸的五大通性,又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知道了其相应的用途,同时对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有了自己的建构,对其理解和认识也更为深刻,所以在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实验班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是比较强的,对方程式的书写也更加熟练,写得也更加快而准确!
4、不足及改进:
没有设计和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间,且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

打算以后在安排一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他们对实验现象会更加深刻,描述实验现象时也就会更加的规范和准确,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总结和感想:
实践证明,作为一个教师把教学设计从课时扩大到单元整体设计甚至是某几个相关的单元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我们年青教师应该多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室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教辅资料跟不上,我自己的经验不足不能比较准确和科学的预测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出现哪些可能的情况,因为对这些因素的不了解使我无法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更合适的教学设计。

这是目前我存在的最大困难。

初中生对教材的运用和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和肤浅的,他们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尖子生还是学习成绩比较尴尬的学困生都是只会按照老师的引导即老师上课对知识的组织和呈现形式来进行自己的学习,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课堂上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及实践寻求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寻求能最大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式,只要这样=才能真正的给学生减负,真正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