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设计理念
中和反应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从教材体
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
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
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地体现化学走
向生活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
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以“情境教学、科学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不断设置步步深入的问题,调动学
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交流师生双边的情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用微观的视角看待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
的思想,学习心理、品质的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知识点以
实验探究为主线,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收到较好效果。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中和反应,并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初步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及应用。
难点:对中和反应微观实质的理解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有没有被蜜蜂蛰过的?被蛰过的同学相信记忆深刻,
即使被一只蚊子叮咬滋味也不会好受:疼痛、肿胀、发痒。
疼痛、发痒是
因为蚊虫叮咬后在人体注入一种酸--蚁酸,涂上浓的肥皂水能迅速减轻痛痒,为什么呢?那么,其它的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习活动一: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教师】演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教师】没有现象是不是说明二者没有反应能?提出你的猜想,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设计方案证明你的猜想。
【小组活动】讨论交流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的方案。
(小组代表展示方案)
【教师总结】(投影展示)两个方案:一、测定PH 法:用PH 试纸或PH 计测定;二借助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
【实验探究】(1)根据设计的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药品进行实验。
(2)取2 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学生】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
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学习活动二:探究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变化
【学生】思考: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含有哪些微粒?合上眼想象一下这些微粒在溶液中的运动。
【小组活动】小组交流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尝试编排一个短剧展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过程微观粒子的变化。
【教师小结:】盐酸溶液、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真正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和,它们结合生成了.
【教师拓展】思考:其他酸和碱之间是否能发生类似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这样的反应?为什么?尝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与氢氧化钾
盐酸与氢氧化钡
硫酸与氢氧化钠
硫酸与氢氧化钡
【学生讨论】试总结上述四个反应的特点。
【教师总结】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实质:
学习活动三:探究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情况
【教师】氢氧化钠滴加到盐酸溶液过程中溶液的PH 是怎么变化的呢?(白板出示PH 计测定的PH 数据,演示绘制过程中随情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PH 的变化曲线图)
【教师】如果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变化曲线如何?
【学生】讨论并展示绘制的变化曲线图
学习活动四: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师】开展化学研究的目的是让化学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与生活,中和反应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阅读课本47 页,完成学案上的活动四。
(1)可用于医药卫生。
如常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或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以利于作物生长。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可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
如常用熟石灰
来处理含有硫酸等杂质的污水,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本节课我的收获(包括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及
困惑。
当堂检测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uO+H 2 Cu+H2O B .6HCl +Fe2O3=2FeCl3 +
3H2O
C.2H 2+O2 2H2O D.NaOH+HNO3=NaNO3+H2O 2.欲将pH 等于5 的盐酸变成pH 等于7 的溶液,可以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盐酸B.水C.氢氧化钠D.氯化钠
3.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A.紫色——红色——蓝色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D.紫色——蓝色——红色
4.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中,理由是。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 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色。
【参考答案】
1.D 2.C 3.B 4.(1)等于(2)氢氧化钠盐酸没有滴入盐酸之前溶液PH 小于7 (3)HCI 与NaCI 红
【板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H+ + OH- =H2O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医疗卫生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3、处理工业废水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积极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很大的自
主空间,改变了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的灵性得以释放。
同时,以学科知
识为载体,构建学科思想,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课堂生成十分丰富。
师生双方在真诚的对话、平等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真正实现了共同提升、教学相长;同时,也要求教师备课要更加周详,更加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