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018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测试试卷

(完整版)2018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测试试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3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我沿着水边的沙滩和着弥漫在空气里,风轻柔而又湿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行辈迁徙肆无忌弹惊心动魄B.帷幕脂肪戛然而止海枯石乱C.羁绊沙砾叹为观止目空一切D.家眷次第人情事故草长莺飞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贩黄窝点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B 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D 他一心想向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据专家分析,造成这次撞沉日本实习船的悲剧是美国潜艇在没有认真确认水面是否安全的情况下突然上浮。

B.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参加互联网技术学习的学员,因为文化程度悬殊,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也有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还有一些中学生。

D.3月29日,西南航空公司主要航线的团队折扣机票在两个小时之内连续两次降价,此举引起有关民航部门的注意。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6、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 《博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 ) 的家信。

(2分)(2) 《博雷家书》中作者与下列人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朱梅馥夫人B.弥拉儿媳C.傅凌霄孙女D.周菊娣保姆7.根据提示填空。

(14分)①关关雎鸠,。

(《诗经·周南》)②蒹葭苍苍,。

(《诗经·秦风》)《诗经·邶风》)③,胡为乎中露? 《诗经·邶风》)④,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⑤,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⑥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烟波浩渺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 ,。

⑦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向你远方的朋友表达即使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⑧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⑨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⑩山光悦鸟性,,⑪青树翠蔓,,。

二、文言文阅读(1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4分)(1)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延.至其家(4)此中人语.云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鸡犬相闻..美池桑竹之属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4分)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三、现代文阅读 (21分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3.第二段中“大自然语言”指的是()( 3分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14.对第③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

B.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

C.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

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

15.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二)写春联车承金①从师范毕业那年的腊月二十八,父亲赶集办年货回来,把手中的那卷大红纸放在炕上,从褪了色的黄色帆布兜里掏出一瓶墨汁和一支毛笔,递给我说,今年的春联你写,不找人写了。

家里有教书先生,找人写春联,人家会笑话咱的。

②父命难违,我只能放下手中的活,专心研究起写春联。

先要编出大门和屋门的春联词。

几经琢磨,决定大门是“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屋门是“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③编好词,打扫打扫西屋炕,把炕桌放上,找些用过的废纸,拿个碟子倒上墨汁,提笔练起。

刚开始手抖腕颤,哆哆嗦嗦,横不平竖不直,歪歪扭扭。

满地废纸,满桌子墨。

心急脸热,汗水从额头上流了下来。

一下午和大半个晚上,用尽大半瓶墨汁。

上炕睡觉时,腰酸背疼。

④第二天吃过早饭,我把大红纸打开,准备“开工”,心里叮嘱自已,别慌,别忙,一笔一画写,定能写好。

我先写了几个“福”字,练练笔,之后写那些贴在不显眼处的字幅。

等手热了,自如了,才正式写大门、屋门的春联,一式两份,挑好的贴。

红纸黑字,一副副摆了一炕。

父亲走过来看了看,挑了几处毛病,比如,“福”字不紧凑,东风的“风”字有点草,像“凤”了。

尽管如此,从父亲的神色里,看得出他还是比较满意。

⑤此刻,我才闻到那股淡淡的墨香。

⑥年饭前春联、挂钱如期贴出。

阳光下红点黑字的对联熠熠生辉、挂钱飘舞,红红绿绿,院子立刻有年的色彩。

⑦我们庄写对联有两个人,一个姓李,念过私塾,人称李先生。

一个是我的远房叔叔,是“老三届”毕业生,全村十九户的对联都出自他俩之手。

人们熟悉两个人的笔体,一眼便知出自谁手。

大年初一到各家拜年,见到大门的春联,人们大多要评论一番,哪个字好,哪个字差。

谁家的春联词意好。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我想人们对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新笔体”,应该也会有一番评论。

⑧果然不出我所料。

初一还没吃完早饭,就听见头门口有说语声,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二叔,还有几个人站在大门前说着什么。

出门迎进屋,拜年问好后,一位王姓大哥便问春联是谁写的。

我回答说,是小弟我写的,给评评,咋样?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错,挺好的。

⑨我心里清楚,当着我的面谁能说不好呢? 他们赞许,更多的是鼓励和鞭策。

我也清楚地知道,以后过年写春联将是我一项重要工作。

于是上班路过县城,我挤出点时间,到书店转转,买了两本字帖,一本楷书,一本隶书。

工作之余就在废纸上练几笔,写几页,坚持不懈。

喜欢隶书,一年习字下来,自认为有了明显的进步。

⑩第二年,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把写春联的红纸送到我家,我写好后一一给他们送回。

隶书春联,第一次出现在我们这小村庄。

庄里人感到新鲜,也认可苍劲端庄的字体,过年找我写春联的人也多了起来,一到腊月底,家里人来人往,热闹起来。

此时,父亲脸上充满了自豪,我也为能给左邻右舍做点事感到高⑪如今,人们很少自己写春联,一进腊月,市场上卖春联的人很多。

各种质地,各种字体的春联应有尽有,省事,方便。

但我总感觉那些从机器里“走出来”的春联没有的沁人心脾的墨香,缺少一些味道。

⑫三十多年了,过年我始终坚持自己写春联,铺上纸,提起笔,墨香弥漫,笔下生风,红纸上的字就有了灵性,也有了年的氛围。

无论是对幸福生活的祈望、祝福,还是对时代的热情讴歌,我觉得,手写春联更能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选自《人民日报》16.首次写春联,作者付出了哪些努力? (2分)17.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18.第⑥段画线句中“立刻”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9.第⑩段写“过年找我写春联的人也多了起来”,“父亲脸上充满了自豪”。

请揣摩此刻父亲的心理。

(2分)20.标题“写春联”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四、写作:(50分)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生活中不免有难忘的风景,有的是怡然自乐的“桃花源”,有的是静谧幽美的“小石潭”,有的则是人生某一处邂逅。

这段材料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以“难忘的风景”为题,自选角度写作文!【提示与要求】⑴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