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2016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人:魏 蓉 审核人: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和上下文内容填写相应汉字。

(4分)仲春和暖,粉白娇艳的桃花杏花争yán斗艳,伟岸挺拔的白杨树力争上游,青春的你是否满怀热chén投入到无边无垠的知识海洋?用不折A.《敬业与乐业》节选自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

(中华书局1936年版)B.泰州团市委扶持投拍的微电影《入戏》,成功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短片角”。

C.我把知道的故事写成小册子,每册三四页。

D.三月中旬的诵读节,初二年级的你展示了诵读经典的青春魅力吗?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B.站在山顶眺望,退耕还林的景区,草木葱茏,进退维谷。

C.读书使人明智,泰州推行“教育大阅读”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D.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1分,⑤⑥题各2分)① ,只见一斑。

②为山九仞, 。

③ ,不能十步。

④ ,疏而不漏。

⑤韩愈在《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封建统治者缺乏选贤任能的慧眼。

⑥针对人才被埋没的现实,韩愈在《马说》中发出的悲愤质疑是“ , ”。

5.《水浒传》名著阅读。

(6分)⑴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的是《水浒传》中脍炙人口的篇章,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现在一般认为是 (时代)现今泰州兴化的 (作者名)。

(2分)⑵《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人物和情节简要说明。

( 4 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1)【综合实践】许多触景生情的作品都是由联想产生的。

高尔基将革命先驱勇敢搏击沙皇政府谱写成散文诗《海燕》,郭沫若由石榴深红色的花联想到“夏季的心脏”。

勤思精想,活跃思维。

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幅画面。

(3分)(2)【专题研讨】2011年71岁的巴西退休老人德索萨曾经在沙滩上捡到过一只奄奄一息的企鹅,他花了一周时间来去掉黏在小企鹅羽毛上的黑色油污,带回家照料直至4个月后小企鹅恢复健康。

他给企鹅取名丁丁,之后将其放回大海。

但几个月以后丁丁再次回到这片海滩并认出了救命恩人,德索萨先生惊喜不已。

尽管每年都有四个月的繁殖季节丁丁要离开,但是剩余的时间它都是和德索萨先生呆在一起,这种不能飞的鸟儿每次都要游过5000英里回来看望德索萨先生。

①对《鸟》专题进行学习探究后,请你写出两个与鸟有关的成语: 、 。

(2分)②概括新闻,15字以内。

(2分)③结合《鸟专题》的学习,写出自己阅读新闻后的感悟。

(1分)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淇上送赵仙舟(唐)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①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祖帐:道旁设帐饯行,也指送行的酒筵。

7.(1)试分析《淇上送赵仙舟》诗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2分)(2)试赏析《淇上送赵仙舟》诗中“望君犹伫立”中“犹”的妙处。

(2分)(3)试分析两首诗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

(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然后做题:(14分)(甲)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4分)①蹄啮伤人多矣()②是移祸于人也()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2)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与“贾人安能畜之”“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是()(2分)A.戒仆养之终老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C.马之千里者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用“/”划分下面句子两处语法停顿:(2分)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10.翻译下面句子:(4分)(1)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两篇古文均写到了马,但是马在两篇文章中作用不同,试分析之。

(2分)(三)阅读陆高峰的《从微博到微信》,然后答题:(11分)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

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

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 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

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

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

【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

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

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C】“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

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

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

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

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2.文章开头提到两条消息有哪些作用?(3分)13.根据第⑥段内容,回答问题。

(4分)(1)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2)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14.根据本文内容,说说微博能成为C句“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4分)(四)阅读议论文《人不炼,不成器》,然后答题:(9分)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

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

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知识。

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了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

《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

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

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

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

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所谓格物致知。

⑥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

人的头脑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

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调查嫌疑犯那样窥视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遮掩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念。

⑦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

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

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

这也说明,说“人生实苦”确是有理由的。

15.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分)16.说说第二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分)17.“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

要治国,先得齐家。

要齐家,先得修身。

要修身,先得正心。

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

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

”这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应该放在哪两个小节之间,说出你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