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最新)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最新)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师版)一、写作知识链接1.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写作中心,即确立论点。

论点的表述形式:中心论点必然是简洁明确的,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如:“读书贵有疑”“人生的意义在于攀登”“靠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是能够在学问上有所成就的。

”“文章非天成,努力才写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也是一种储蓄。

”“入迷是必要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恰倒好处’”。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1.审原因方法:以果推因: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

②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立意。

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

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

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

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自己的同类作报告。

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

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

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分析】主要情节:兔子学飞翔,坠入山涧。

结果:兔子坠入山涧。

原因: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

由此得出材料的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2.抓关键(词、句)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

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方法:找寻关键、分析内涵怎样找到关键词句?①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人物之间的对话如:【材料1】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

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分析】关键词:吸收——索取给予——奉献关键句:“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分析得出论点: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

【材料2】(2013年上海卷),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材料3】(201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的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会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分析】关键词:无依无附。

关键句: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深深地扎进地层。

考生据此可以顺向从“树根”的角度写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找到精神依托,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逆向从“流星”的角度写愿做一颗流星,哪怕无依无附,也要追求闪亮的瞬间,以短暂的生命划出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从“无依无附”、“深深扎进”等关键词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无根”与“有根”的选择取舍,等等。

3.明倾向方法:①留意有鲜明情感倾向的词句。

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立意。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如:【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4.辨关系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如:方法:①找出事物间的几组关系,并辨明这些关系②明确哪一组关系为主要关系③抓住主要关系,构思立意【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

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

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

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

如果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就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材料】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

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

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寓意象征类——(方法)透过表象、联想到人透过材料的表象,理解寓意。

进行“由物及人”、“由事及人”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由材料中的行为事件联想到人的生活实际,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方法:①透过材料的表象,理解象征意蕴。

②弄清寓意类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③透过表象、联想到人,由物及人”、“由事及人”【材料1】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

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思维导引]本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鱼以思想和情感,让鱼人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基础上立意。

首先,要弄清童话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

(两条)小鱼——缺乏认知能力(活跃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西,更不要说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年轻人。

其次,需要弄清童话的象征意蕴。

我们可以看见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却茫然不知,懵懂而稚拙。

材料中的提示语提示我们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提示语与童话的相关点上。

“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对应的是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

“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

寓言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生活、回到心灵的层面去思考立意。

[立意参考](1)立足生活: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忽视——生活中的类似现象①空气、阳光、水等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可是我们重视了吗?我们往往人为地污染与破坏!②和小鱼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爱中却不知有爱,不珍惜爱(如认为父母之爱是应该的,于是成了“啃老族”,对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不思感恩与回报等。

)③生活中凡人(如“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都是凡人)有伟大,琐事有感动,我们不能忽视。

④我们所忽视的还有许多,如友情、传统、礼仪、道德等。

(2)审视心灵: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深入思考——我们的心理症状和相关思考①自大与自私,使得人类天天生活在地球上,却并不关爱地球;生活在亲情、友情、师长之爱中,却不懂什么是爱;我们贱视平凡,不重传统,有的还丢掉了应有的礼仪、道德等。

②成长需要提醒,正如小鱼需要老鱼提醒一样。

③我们需要从“无知”走向“有知”,不能像小鱼那样“无知”。

④作为年轻的一代人,我们要思考该关注些什么,该忽视些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

【材料2】三个人走进商店。

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

”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

”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分析】A、各个意象的寓意①买:选择。

②买的原因:喜欢。

③(果汁、咖啡、矿泉水)饮料:兴趣爱好、人生道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等。

④(甜的、又苦又甜的、淡淡的)口味:特点、风格各不相同。

B、分析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材料的立意: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不要跟随别人的脚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6、多角度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这里的“多角度”实际上指的就是材料中的若干“主要对象”:“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方法:1、[概述中心事件] [明确主要对象] [主要对象的行为][行为的结果]【材料1】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