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试卷(第5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水解C.较弱光照条件下,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减小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药剂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2.在常温下H2O2溶液几乎不分解,但加入肝脏研磨液后,会快速分解成H2O和O2。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活化能的是( )A.E2B.E3C.E3-E2D.E2-E13.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无砖红色沉淀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组的实验结果是“无砖红色沉淀”B.加入斐林试剂后通常还应沸水浴加热C.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D.为省去水浴加热步骤,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4.下图甲是H20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02分解产生的02量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降低时,乙图中的e 点不变,d 点右移B .H 202量增加时,乙图中的e 点上升,d 点左移C .最适温度下,pH=c 时,乙图中e 点的值为0D .最适温度下,pH=a 时,乙图中e 点下移,d 点左移 5.下列有关ATP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TP 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 .细胞内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 .ATP 在细胞内含量不多,但却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D .细胞内合成ATP 所需能量只来源于细胞呼吸6.如图表示ATP 的结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 键断裂后形成ADP 和PiB .图中的3表示ATP 中的“A”C .由1、2、3各一分子形成的物质是组成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D .与b 键相比,a 键更容易发生断裂 7.下列有关“ATPADP Pi ++酶酶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的酶是一样的B .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储存能量C .整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平衡的过程D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都一样 8.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隔绝O 2的一组产生的CO 2量远大于通入O 2的一组B .葡萄糖培养液煮沸的目的是杀灭微生物并去除培养液中的O 2C .可以用溴麝香草酣蓝水溶液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D.可以通过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9.如图从左到右表示A TP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TP生成ADP的过程中断裂了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B.能量1在动物体内可以来自细胞呼吸,在植物体内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能量2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的过程D.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10.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11.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
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面的坐标图。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小时和第5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C.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D.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8∶512.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铁钉扎脚形成较深的伤口,应保持通气,以满足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B.稻田定期排水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避免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C.啤酒、果醋的制作是利用酵母菌、醋酸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D.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利于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积累过多的乳酸13.细胞呼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细胞质基质,③是线粒体B.甲进入③的前提是有O2存在C.若乙是乳酸,则①②③中都能够产生ATPD.本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如果发生在酵母菌体内,则乙一定是酒精和CO214.有一瓶加入了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实线表示酒精的生成量,虚线表示CO2的生成量),在氧浓度为a 时()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有氧呼吸产生了15mol CO2C.酵母菌能够将酒精彻底氧化分解,释放CO2和能量D.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2倍1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内膜上B.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C.光合作用中形成A TP的部位是叶绿体基质D.光合作用中产生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16.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石英砂和无水乙醇后加以研磨B.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细线均匀画出一道滤液细线,并连续快速画2一3次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D.滤纸上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近的是叶绿素a与叶绿素b17.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合作用;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18.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细胞器,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面能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①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②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⑤线粒体产生的A TP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19.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人们利用离体的叶绿体进行实验,逐渐探明了水的光解和NADPH的产生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的光解需要叶绿体色素和酶的共同作用B.NADPH的合成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并存在能量的转换C.NADPH进入叶绿体基质并参与合成C3的反应D.自养生物细胞的光反应过程都发生在叶绿体中20.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分子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以及某些过程。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H2O→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ADP+Pi→ATP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D.暗反应中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1.人参为“东北三宝”之首,其茎单生,直立,叶为掌状复叶。
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物质是()A.O2和C3B.叶绿体色素C.O2和NADPH D.NADPH和A TP22.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a表示[H] B.物质b表示C3C.阶段Ⅰ表示暗反应D.阶段Ⅱ表示光反应23.下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该植物在Ⅰ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Ⅱ阶段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光照强度或者降低CO2浓度中的某一项。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B.图中Ⅱ阶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了光照强度C.Ⅱ阶段甲上升是因为叶绿体中[ H ]和ATP的积累D.Ⅱ阶段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比Ⅰ阶段低24.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种水稻(阳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析图甲,可以推测在叶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阴生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阳生植物的B.分析图甲,可知遮光90%条件下水稻的产量高于遮光50%条件下水稻的产量C.分析图乙,可知8:00到12:00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气孔导度降低D.分析图乙,可知8:00时水稻光合速率为零,18:00时有机物积累最多25.对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在5 klx光照条件下5小时,10℃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比20℃时多2.5mg B.在20℃时,分别用10 klx和5 klx光照10小时,黑暗14小时,氧气增加量前者比后者多30mgC.在10℃、10 klx光照4.8小时后,转入20℃黑暗环境19.2小时,氧气变化量为0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和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二、实验题26.小麦有红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白粒小麦的穗发芽率高于红粒小麦。
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小麦穗发芽率的关系,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1)步骤①中加入的X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显色结果可以推测:淀粉酶活性越高,穗发芽率越________。
(3)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4)若要探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
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A TP作为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为了研究ATP 合成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机制,科学家利用提纯的大豆磷脂、某种细菌膜蛋白(Ⅰ)和牛细胞中的ATP合成酶(Ⅱ)构建了ATP体外合成体系,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