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部于2001
年7月成立了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2004年5月8 日颁布实施《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2004年8月1日施行行业标准《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

江宁区地处宁镇扬丘陵地带,境内有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石臼湖水系三大水系,16个万亩大圩,74座中小型水库,江河堤防总长360多公里,还有温泉、湿地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修建的水利工程在发挥其基本功能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水利风景资源,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但长期以来,这些风景资源大多处于闲置或粗放开发状态,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亟待加强开发利用指导和保护。

2005年8月,江宁区政府成立以林副业局、农业局、水利局为组成单位的现代旅游农业办公室,具体进行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成立至今6个年度开发建设的八十多个旅游农业项目中,100%都开挖或扩建了水面,进行湖泊
河道的垂钓、观光、体验活动。

一些星级景点也都依托水库塘坝,开展经营活动:锁石旅游农业示范村沿九乡河打造;千盛农庄环绕赵宕水库开发建设;鑫农庄坐落溧塘水库旁,水网交错,水上度假木屋精巧别致;白鹭湖度假山庄依托邵处水库幽静风光;向阳水库则是南山湖度假村的休闲观光、拓展体验中心区域。

长江、秦淮河、牛首山河似线串起蟠龙湖、甘泉湖、银杏湖、隐龙湖颗颗碧珠,熠熠生辉。

就几年旅游农业景点开发建设工作的逐步深入了解,结合水利部门工作积累,做几点思考与建议,以丰富江宁旅游农业新的视角,发挥众多水利工程资源的潜在价值。

一、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
南京“山、水、城、林”融于一体,是一座适合观赏美景、体味文化、感受休闲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的山水之美不仅在于自然之和谐,更在于山水中积淀的文化遗存,江宁正是南京这种品质之代表。

有高山:横山、牛首山、方山、青龙山;有深水:长江、秦淮河、深埋千尺的汤山温泉;有平原:76万余亩耕地,土沃粮丰。

1.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1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切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建设秀美山川,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1.2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水利风景区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推进“绿色南京”建设,实施“碧水工程”的信心和决心,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政府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意识。

建设生态家园,实施“碧水工程”,完善城市水利,已经成为改善城乡生态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成为提升城市魅力、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这对水利风景区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3决策水平大幅提升,为水利风景区高品位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难度和水平也越来越高。

二、统筹规划,实现水利工程与风景区建设有机结合
在新建或改建水利工程设计中,突破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思想,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注重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讲究工程造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工程布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实现水利工程与景区建设的有机结合。

不同类型的景区有不同的条件和情况,在规划建设中应因地制宜,注意突出特点,形成特色。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为水利风景区发展挖掘了内在潜力。

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

通过调研,基本掌握资源现状、水利景区发展潜力,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为水利风景区建设绘制蓝图。

《秦淮河景观堤岸建设规划》,明确了秦淮河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同时,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基础上,统筹水利区域生态环境平衡,针对自身的水利工程、水土资源、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特点,编制风景区建设规划。

三是确保超前设计,力争做到水利工程与风景区同步建设。

以人水和谐为目标,统筹工程与景区建设两方面,设计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弘扬水文化,做美水文章,始终坚持:建设一座工程,塑造一个壮丽景观;疏浚一条河流,形成一道绿色长廊。

三、拓宽渠道,实行水利风景区建设多元化市场投入机制
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经济基础,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更是如此。

水利风景区建设,起点高、发展快、规模大,怎样搞好水利风景区建设,在水利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地区
尤其是一些基层水管单位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在新时期如何开展保护、开发水土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四、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水平
随着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游客的增加,水利风景区管理工作,将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采取灵活多种的管理方式;
另一方面强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

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必然要求。

时至今日,人民生活逐步进入小康,要求环境变得更适宜居住,享有更多生活美景,这已成为全人类对新世纪的希望。

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融入现代水利观念,善待资源,结合水利工程,培育和重建秀美山川,是势在必行之事。

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促进水利旅游,能够为水利系统经济结构调整做出应有的贡献建设水利风景区,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秀美山川建设的重要部分,又是开展水利旅游,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之举,同时也能够促使水利系统走出传统思路,拓展多种经营领域,以水利旅游经济发展壮大水利系统经济实力。

我们按照水利部要求,科学树立“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治水方针,遵循“生态、环保、管理、文化、发展”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进一步做好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努力建成:普及水利科学知识的基地、度假旅游和休闲娱乐的胜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福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