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关于电
4. 改造旧的科学文化事业 影《武训传》的讨论;高等院校
的院系调整
5. 开展外交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一、土地改革(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1950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 1950年9月河南省洛阳专区洛阳县平乐区的 农民易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农民在丈量分到的土地。
《共同纲领》的宪法性
序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织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
规定了5条权利,1条义务。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
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 政府为行使各级政权的机关。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 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1. 中央人民政府 的选举
2.《共同纲领》 的制定并通过
《共同纲领》
由序言和7章60条组成
规定了新中国政治、军
纲领性:事、经济、文化教育、
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目 标和行动方针。
宣告新政权的合法性
宪法性:
规定了权利义务 规定了国家的政权体制
《共同纲领》的纲领性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 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 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 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1949-1952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几大运动 第四节 中苏结盟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形成
1.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探索
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 和国 政体——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民主集中制 经济——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 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带有过渡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2. 特点
经济上: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①国营经济(社会主义) ②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 ③国家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 ④私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 ⑤农业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政治上: 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的各民 主阶级的联合专政)
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 各国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运动声势浩大。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继续 坚持侵略和战争政策
军事:西南、华南的某些省和台湾等一些岛屿,
以及西藏尚待解放
2.
国内:
经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凋敝;高通货 膨胀
文化:封建、买办、化思想根深蒂固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开国大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开国大典图片1
开国大典图片2
开国大典图片3
开国大典图片4
一、形势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 帝国主义阵营冷战对峙
1. 国际: 亚非拉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
2. 七届二中全会
基本经济纲领——五大经济成分并存,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3.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 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 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 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 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们内部,则实 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 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 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 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 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国 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 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 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 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 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 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 民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压迫,为了使落后的经济地位提高一步, 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 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 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 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二、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参考书目:
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三联书店,
2000年。 李立志:《土地改革与农民社会心理变迁》,《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王瑞芳:《新中农的崛起:土改后农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动》,
二、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和 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三、任务
统一大陆;取缔外国在华特权;接收、
1.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少数民族
地区的民主改革
2.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3. 恢复国民经济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镇压反革 命;“三反”、“五反”运动;中国 共产党的整党建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