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
...........。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课前活动:李老师知道咱班同学是最有礼貌的。

可李老师还希望咱班的同学是最勇敢的,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想就怎么说,不用害怕。

这节课李老师将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你们还怕吗?你们敢表达吗?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

师;咱班的同学既是文明、勇敢的,又是聪明、智慧的,所以老师就给
大家带来了一个充满智慧
....的故事。

想听吗?请把目光投向大屏幕。

【大屏幕:理发师的困惑】
师讲解:有一天,理发师正在
..”一声响,
..给客人理发,就听门“吱扭
“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理发师正忙着头也没抬说:“好的,两.
位.请坐,稍等
..片刻。

【左手伸出两根手指】”这时门又“吱扭”一声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吧”理发师心里真高兴,又来两位,【右手伸出两根手指】今天生意可真火!可是当他忙完抬头一看,他感觉很纳闷?明明进来4个人,怎么就只坐着3人呢?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
师:你的表达真精彩【播放大屏幕】这个故事中隐含
..着一个深奥的数学问题——集合,【贴集合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重复有关的集合问题。

【板书:集合】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1、师:刚才老师路过学校大队部,看到这样一则通知。

【出示大屏幕】
师:自己读读通知吧。

生:自由读
师:你读明白什么了?
生:选8名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9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

师:哦,那咱班得出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呢?
生:齐答17名
师:17名?一定是17名吗?
(预设:生:不一定是17名,因为可能会有重复的。

师:你从课前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你真是一个会联想的孩子。


师:好,现在有请咱班班长宣布参赛同学名单。

注意:听清你是参
.....
加哪项比赛的。

.......班长:宣读
师:(读完)让我们用掌声请出咱班的勇士们。

孩子们,请站到前边站成一排。

生:参赛的孩子请到前边站成一排。

师:立正。

现在从你开始1234报数。

生:1、2、3、4、5、6 (14)
师:还有哪位参赛的同学没有出来吗?....都来啦!8+9应该是17
人,怎么实际
..才14人呢?
预设:生:有人是重复的,既……有……师;你听得可真仔细!
师:现在请参赛的同学重新站队,踢毽的同学请站到老师的左边,跳绳的同学请站到老师的右边。

生:三名同学不知站哪边。

师:你们怎么没站好队呢?(或问老师:我站哪呀?)
生:我们既参加了踢毽比赛又参加了跳绳比赛,不知站哪了。

师:同学们说他们站哪比较好?
预设:生:站左边。

师:可以吗?生:不可以,因为他们还参加了跳绳比赛)
生:中间,中间。

师:请你们三个站到中间来
三、完善集合圈,明确意义,渗透算法
师:现在同学们能把你看到的情况填入集合里吗,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集合,把集合填完整。

老师把参赛名单出示在大屏幕上。

【课件出示参赛名单】开始吧
学生:操作
师:【一边说一边粘贴板书:踢毽,跳绳】参赛的同学请把你的名字贴到合适的位置。

贴好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

好吗?
生:学生操作。

师:(大部分学生填完之后)亲爱的孩子们,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参赛的同学是怎样想的?
(手指集合圈)这5名同学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将自己的名字贴在这里?
生:我是参加踢毽子比赛的。

师:为什么你们不贴到这个位置呢?
生:因为这是既参加踢毽又参加跳绳的,
师;而你呢?
生:我是只参加踢毽比赛的。

师:手指右边集合圈,那谁知道这6个人为什么贴在这里?
生:表示只参加跳绳比赛的。

师:那我要问问:这三名同学为什么要贴在这?
生:表示既参加踢毽比赛又参加跳绳比赛。

【师板书【既……又……】
师:来来这三名同学老师想采访你们一下,他们说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看来咱们三年三班同学真是心有灵犀呀!
师:那么,像这样的图早在很多年前就被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发明了,所以人们就以“韦恩”来命名,叫它韦恩图。

也可以叫集合图。

四、合作交流,形成认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韦恩图,先自己列式算一算,咱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哦。

然后拿着你的算式和你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为什么这样列式?老师想听听哪组同学的方法最多?开始行动吧!
生:学生列式并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

(用……的8名加上……的9名减去重复的。

教师有目的的选举代表性的式子,前边板书,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坐好了,让我们用倾听来分享成功,好吗?学生开始汇报。

同学1:你的表达真流畅,老师为你喝彩!8+9-3
同学2:你们很善于观察,老师要向你们学习!8-3+9
同学3:你很会思考,想法很独特,了不起!9-3+8
同学4:表达的清晰流畅,你真棒!5+3+6
五、创设拓展情境,引领学生形成策略。

师:老师要为你们精彩的表现喝彩,来掌声送给每一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同学。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集合问题。

【请看大屏幕】
1、首先请看与我们朝夕相伴的学具中的集合
昨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本,文具盒,水彩笔,铅笔刀) 今天进的货有(三角板,钢笔,铅笔,练习本 ,剪刀)
师:读一读,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三种是重复的。

)你是怎样想怎样算的呢?
生1:5+5-3=7(种)能说一下为什么这样列吗 ?【精彩极了】 生2:2+3+2=7(种)【你真善于思考】 2、同学们在我们最爱的游戏中也有集合。

喜欢这两项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 36+34-30 =40(人) 请在练习本上计算。

生:计算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但会思考,而且计算非常准,你真了不起】
3、生活中处处有集合。

少先队组织30名学生参加野炊活动,有18人准备了食品,有15人准备了炊具。

两样都准备的有多少人? 师:谁想大声的给大家读一遍题。

自己再读读,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可以动笔算一算。

喜欢打篮球的36人 喜欢打乒乓球 的34人
两项都喜欢的有30人
师;你已经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快来说一说。

4、看到大家如此精彩的表现,老师就想送给大家一点礼物。

想要吗?老师有个条件,猜对了才能得到礼物【出示大屏幕】
猜一猜:下面两个礼盒中一共有几种奖品?
生1:有7种礼物,用A盒4种+B盒3种 =7种【有道理,奖励你的勇于表达】
生2:有6礼物,因为可能有一种是重复的。

用3+4-1=6【有道理,你善于思考,奖励你】
生3:有5种礼物。

因为可能有两种礼物是重复的。

3+4-2=5【你的想象很丰富,奖励你】
生4:就4种礼物,因为可能B礼盒中的礼品与A和礼品是一样的【为你的大胆猜测喝彩,奖励你】
总结:好了孩子们,集合无处不在,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你就会有惊人的收获。

板书设计:
集合
9+8-3=14(名)跳绳踢毽6+3+5=14(名)
既……又……
张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