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综合练习1. 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
秦王________。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________。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根据课文,写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2)给文章中括号处加标点。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2. 读一读,回答问题。
向着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1)我们立正、敬礼,表达了对国旗的()。
①尊敬②关心(2)下图()描绘出了第二句话的意思。
①②3.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______(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______ 进攻——______ 同心协力——______(4)从文中选项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______(5)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6)结合本文段,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4. 读一读,回答问题。
,他对青蛙说:“我是。
”,他鞠着躬说:“我是。
”(1)背一背,把选文补充完整。
(填序号)①夏天②秋天③荷叶圆圆④谷穗弯弯(2)照样子,写词语。
例: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花儿______ 树叶______(3)仿照课文写一写。
______,______说:“我是______ 。
”5. 读一读,回答问题。
咚咚咚咚咚,小兔学打鼓。
小鼓气呼呼,瞪眼问小兔:打我几声鼓?小兔忙回答:一二三四五。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数字。
(2)______学打鼓,______气呼呼。
(选一选)①小鼓②小兔6. 课内阅读。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分别指______的人和______的人。
在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______的能力。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______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______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
短文中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______、______,给人们带来了______。
7. 重点段落品析“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并没有失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忘记——______ 失信——______(2)分别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如果……可是…… ______……因为…… ______(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并没有失信。
”理解。
8.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蟋蟀也叫______,(A.蝗虫 B.蛐蛐)是农业的______。
(A.害虫 B.益虫)(2)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照样子下词语。
弯弯曲曲______、______、______(4)蟋蟀的住宅外部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蟋蟀的住宅内部布置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______,很______,还很______。
我觉得蟋蟀真______!9.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
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二十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1)照样子写词语。
看了看:______了______ ______了______ ______了______(2)元元红着脸是因为______。
(填序号)①他没考好,老师批评他。
②他迟到了,自己觉得不好意思。
(3)元元后悔的原因是______10. 和大人一起读《倒影》,完成练习。
每当我看到水中,那个家伙头朝下,就忍不住冲他笑哈哈,但我本不该笑话他。
也许在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小镇,稳稳站着的是他,而我才是大头朝下。
(1)读一读,选一选。
(填序号)我看到( )一个家伙头朝下。
①镜子中②水中(2)到底谁才是头朝下呢?和大人说一说。
11. 课内阅读。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_____(bāpá)土,还用钳子搬掉较_____(jiǎo jiào)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_____(tātà)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_____(pūpù)开。
(1)找出文段中正确的音节。
(2)找出文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建造出这么伟大的住宅,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写吧!12.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子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照看——______亲密——______ 舒服——______(2)用横线划出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话。
(3)用波浪线画出牛郎为什么那么周到照看牛的句子。
(4)“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这句话运用______的修辞方法,改为陈述句是:______(5)牛郎细心照看牛,可见他是一个______的人,从他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可以看出她是一个______的人。
13.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______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______(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顺风耳:______(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节选>就在这时候,嚓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瞭亮一______ 挺立一______ 坚毅一______(2)从文中加点的"惊天动地”可以看出战士们______;从"昂首挺胸'可以看出董存瑞______。
(3)选文表现了董存瑞怎样的精神?15. 读一读,回答问题。
妈妈生下我,就有你我他。
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
我帮你,你帮我,分不开的你我他,你我他。
(1)“我们是一家”中的“我们”指的是()。
(填序号)①你我他②妈妈(2)“你我他”应该怎样相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16. 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