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出口退税思维导图
如 存 在免税购进原材料,采用实耗法后,公式为 免抵退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退税率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 贷: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借:应交税费 ——应 交 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向海关特殊监管区或海关保税监管场所销售的未经加工的保税货物,适用保税政策
需申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情形
向境内区外销售的货物 向保税区、不具备退税功能的保税监管场所销售的货物(未经加工的保税货物除外) 向试点区域内其他试点企业销售的货物(未经加工的保税货物除外) 试点企业销售上述货物含有保税货物的,按保税货物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时的状态向海关申报缴纳进口税收,并补缴缓税利息
退税方式
银行转账退税
境 内 列举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 按企业自愿,开展一般人资格登记试点
不包括 退税条件
退税商店销售的免税品 禁、限品
同 人同日同店购买退税物品金额 500元以上 退税物品尚未启用或消费 离 境日距退税物品购买日不超过 90天 所购退税物品由本人随身携带或托运出境
退税额未超过 10000元的
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出口企业(外贸企业) 其他单位出口货物、劳务、服务
还
政策规定
免抵退税 免退税
分别不同情况采用规定的退税率、适用税率、征收率
货物
按所加工货物的退税率执行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按适用的增值税率执行
应税服务、无形资产
扣减所含保税和免税金额后的离岸价
生产企业
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境外投资的出口货物 进入特殊区域的出口货物
免税品经营企业销售的货物 销售给用于国际招标建设项目的中标机电产品 向海上油气开采企业销售自产海洋工程结构物
销售用于国际运输工具上的货物 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
适用范围:生产企业、部分营改增企业
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营改增服务
持续经营以来未违规
已取得一般人资格
持续经营 2年及以上 纳税信用等级 A级
列名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
具体情况
上一年度销售额 5亿元以上
外购出口的货物与本企业自产货物同类型或具有相关性
研发、服务企业对外销售服务
免征增值税 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
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还
政策规定
适用范围:外贸企业或其他单位、部分营改增企业
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情形(未经加工的保税货物除外)
离境出口的货物 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点区域、保税区除外)或海关保税监管场所(不具备保税功能的保税监管场所除外)销售的货物 向试点区域内非试点企业销售的货物
4出口退税.mmap - 2018-04-12 - Mindjet
购进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
外贸企业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如 存 在免税购进原材料,采用实耗法后,公式为 免 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 ×( 1-计划分配率) ×(征税率 -退税率)
免 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征税率 -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 -免 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免退税
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视同出口
退(免)税办法
退税率 退(免)税计税依据
退(免)税计算方法
出口企业退税
出口退税
境外旅客离境退税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一般人资格试点
在 中国大陆连续居住不超过 183 天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
境外旅客本人在退税商店购买且符合退税条件的个人物品
应退增值税额 =退税物品销售发票金额(含增值税) ×退税率 现金退税
任意金额
进口自用设备先免税,在监管期分摊到各个年度,并根据内外销比例,对内销比例部分补征税款
从境外购买并进入试点区域的货物
除进口自用设备外,购买其他货物适用保税政策
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点区域除外)或海关保税监管场所购买并进入试点区域的保税货物 从试点区域内非试点企业购买保税货物
从试点区域内其他试点企业购买的未经加工的保税货物
应退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小于或等于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
应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 免抵税额 =0
留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免抵退税额
免
销项
按退税率退 退税率低于征税率的部分转出
免
进项 销项
退
进项
当期应纳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 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时 退税率等于征税率时